全市社区门诊平均转诊率为21%,城区及中堂、厚街六镇街转诊率较高,莞城转诊率高达70%

石碣社区门诊的医生到社区居民张女士家里为她做“产后访视”。记者 谢匡时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如今,在东莞,市民对于社区门诊已再熟悉不过。自2008年东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运行以来,据市卫生局统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数已达1243.6万人次,人均门诊费用为52.1元。
不过,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社区转诊难的问题备受市民关注。对此,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转诊率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宜,“目前,四个主城区的转诊率就相对较高。”
社区看病人均门诊费50元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5年以来,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8所(服务中心33所、服务站355所),市民步行15分钟可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基本医疗外,各镇街已不同程度开展产后访视、慢病管理等服务。
根据市卫生局统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均门诊费用为52.1元,每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群众减负医疗费用达10亿元人民币,有效地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并引导参保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观念。
医院逐利致托管社区转诊率高
“利用医保的杠杆作用,东莞在全国首创‘首诊在社区’制度,这是东莞的亮点。”市卫生局解释,也就是社区居民必须按属地原则到指定的社保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可享受规定范围内基本医疗费用最高报销70%,逐级转到镇街定点门诊(市属定点专科医院门诊)、市内定点三级医院门诊的,支付比例逐级减低10%。
不过,在就医习惯上,相比于社区门诊,不少市民仍青睐大医院。为此,社区转诊成为了很多群众反映的问题。
“社区转诊率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宜。”市卫生局局长金行中介绍,太高不能体现社区门诊的慢病管理等其他功能,也过多占用了社保资金,太低则可能会耽误病情,“目前,全市社区门诊转诊平均水平为21%,其中,社区工作突出的寮步转诊率保持在3%-5%。”
但是,目前,东莞南城、万江、莞城、东城四个街道以及中堂、厚街两镇,转诊率比较高。根据统计,2012年,莞城的转诊率达到了70%,万江、东城、南城、厚街、中堂分别为48%、46%、45%、23%、32%。
“主要是这六个镇街采取的是医院托管的形式,会存在一些弊端。”金行中说,医院还是会有逐利冲动,希望患者都到医院来,“因此,不仅会造成转诊率高,还会导致这些社区门诊量低,功能得不到体现。”
记者了解到,全市社区门诊中,四大主城区社区门诊量总体偏低。以南城西平卫生服务站为例,一天门诊量仅54人,而全市平均在100多,高的可达两三百人。
“除了托管的因素外,有些站布点也不合理。”市卫生局表示,接下来,也会加强管理建设,并研究最为合适的转诊率。
明年考虑购买专家服务进社区
人才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最大瓶颈。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困扰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主要是待遇不高和留人难等因素。根据卫生部门的调研,目前东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成本平均为5300元/月,其中部分高级人才为9500元/月,仅占总数的2%。“也就是说当领导例如中心主任,才能拿上这么多工资,其余多数比较低。”
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人事分配、补偿机制等领域的改革将成为明年社区门诊的重点工作,此外,社区人才队伍将加强,并考虑购买专家服务进社区,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记者 肖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