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号称“世界工厂”的东莞也难以独善其身——产业转移以及某些行业的不景气,让一部分产业工人开始流失,这也在本土技能培训机构的招生数量上得到了反映。
据悉,近两年来,东莞本土技能培训机构的招生量下降了20%—30%,比2008年的巅峰时期更是下降了将近一半。昨日,东莞本土培训机构发起了东莞第一届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探讨沙龙,众多行业人士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因产业变化以及产业工人流失带来的经营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曾是培训市场火爆年
“这两年培训很难做,我之前在南城一个培训机构,原来一年能培训技工2000人,现在只有1200来人,很难赚钱了。”沙龙的主办方东莞鼎立教育总经理马兵说,东莞现在的培训行业很不景气,首先是因为产业工人的减少。
他说,近几年的经济不景气,导致部分工厂倒闭、减产或者搬迁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培训的人也就少了。一些小培训机构以前有200个人就差不多能维持经营,现在招生量减少了20%-30%,生存得很困难。
马兵说,培训机构在东莞最巅峰的时候是2007年和2008年,那时候产业工人多,由于金融危机刚开始,很多工厂减产,不少工人就想着利用空闲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工作增添筹码。而现在的招生量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生意难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政府补贴少了。马兵说,东莞的培训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农民工培训、新莞人培训都有政府补贴,但随着工人的流失,培训减少,获得的补贴也少了很多。
然而,即使还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培训机构,很多人是为了考证而考证。“为了考证来培训,拿了证都不敢在这个行业工作,因为这样的培训培养出来的不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培训和产业联姻,订单式培训人才或是出路
本次沙龙还分析了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与市场脱轨的现象。一方面,传统招发传单、设档口招生都没有多大效果,一些培训机构甚至推出20元、30元的电脑培训,还在教最基本的电脑知识,根本没有太大市场。
另一方面,现在的培训产品过于单一,只为考证,其实考证之后工作能力、职业能力的提升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培训会计做账,需要会做内账,也要会做外账。实用型人才,光培训考证是满足不了的。
沙龙上提出,现在需要的培训是能够真正对工作有帮助的培训,提供工作能力的培训,所以首先要丰富培训产品,让产品升级,更加贴近市场。“比如南城很多工厂迁走了,做工人的培训就没有什么市场,可以做亲子咨询、心理咨询、社区的婚姻咨询等。”一位业内人士说。
此外,东莞有很多小的培训机构,自身的培训实力有限,难以提供适应市场的培训课程。以马兵为例,从事培训行业10余年,看到这一市场需求后,马兵跳出原有的提供培训课程,转型向培训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比如,很多小的培训机构为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新产品,这就面临产品的设计、导师招聘和培训等一系列问题,马兵的团队以智囊的角色介入这类培训机构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培训学校招生难,我们就可以帮助策划招生。教学难,教师水平不够,我们就可以对讲师进行培训,还可以帮助设置新产品,整合资源等,为培训机构提供服务。”马兵说。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工厂招工难,本次沙龙也提出了培训机构转型设想。一直以来,工厂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工厂招人都要自己培训很久,现在留人也难,有的时候工厂辛苦培训了一个员工,等刚上手说不定就跑了。因此,与会的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后提出,培训机构可以以订单形式为企业培训人才,实现产业和培训的联姻。比如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由培训机构帮忙批量化培训人才,也可能解决招工的问题、人才素质的问题。(记者/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