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东莞培训市场就如这些日子天冷风寒一样,业内人士预计,相比5年前最辉煌的时候,培训机构数量减少了近半。这背后有人口流失带来的培训受众减少、培训机构不能适应城市转型等等原因。这是南都记者从昨日举办的首届教育行业发展沙龙上得到的消息。
工厂裁员或外迁 培训受众减少
“现在培训行业很不景气。”昨日,第一届教育行业发展沙龙在南城智慧港举行,沙龙上,当前培训行业的不景气成为普遍的心声。“这两年培训很难做,我之前在南城一个培训机构,原来一年能培训2000人,现在只有1200来人,根本很难赚钱了。”东莞鼎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兵在沙龙上说。
对于培训行业不景气的原因,大家探讨认为,一方面是人口的减少,最近几年,东莞不少工厂生意不好人员减少,或者搬迁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去了,人少了,需要培训的人也减少。一些小的培训机构以前有200个客户,就能养活,现在减少了百分之三四十,活得很困难。有的工厂几千人,就可以养活几家培训机构,工厂一搬,培训机构就跟着倒闭。业内人士预计,现在相比2008年培训行业发展的高峰期,培训机构的数量缩减了近一半。
另外,政策严格了,以前很多培训机构投机倒把、买卖证书,就没有了操作空间。同时能够获得的政府补贴少了,以前农民工培训、新莞人培训等,都有政府补贴,像培训电脑、文秘,前几年有很多,随着人口流失,培训人数减少,获得的补贴也少了很多。
在东莞,户籍人口考证能够得到政府相应的补贴,有很多人为了考证而考证,培训机构也是培训大家怎么考到证,但是考了证后,都不敢在这个行业工作,这样的培训难以适应市场对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只能越做越窄,没有了二次培训的空间。”
依靠补贴难持久 挖掘需求及时转型
面对市场的不景气,谋求改变成为这次沙龙举办的聚合力。广东智通培训学院院长张本昌认为,很多培训机构想着怎么拿政府补贴,考一个证补贴多少,这样是不持久的,不能依靠政府补贴,应该在市场中求生存,挖掘市场的需求点。
东莞鼎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兵也认为,现在很多培训机构的产品过于单一,只为考证,而考证之后工作能力、职业能力的提升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培训会计做账,需要会做内账,也要会做外账,培训实用型人才,这是光培训考证是满足不了的。更要根据市场变化来更新产品,“比如南城很多工厂搬走了,再做面向工人的培训就没有了市场,但可以贴近市场,做社区培训,可以做亲子咨询、心理咨询、社区的婚姻咨询等等。”
但是东莞很多小的培训机构,自身的培训实力有限,难以提供适应市场的培训课程。从事培训行业10来年的马兵也是看到了这一市场需求,跳出原有的提供培训课程的模式,转型为向培训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比如,很多小的培训机构要适应新市场需求,就要增加新的产品、丰富产品线,这就面临产品的设计、导师招聘和培训等一系列问题,马兵的团队将以智囊的角色帮助培训机构解决这些问题。
湖南育华教育集团总经理杨诚认为,目前很多培训机构还比较粗放,操作不规范,难以持续发展,培训机构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做正规军,走规范化之路。
很多培训机构想着怎么拿政府补贴,考一个证补贴多少,这样是不持久的,不能依靠政府补贴,应该在市场中求生存,挖掘市场的需求点。
———广东智通培训学院院长张本昌
(记者李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