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12分守住了吗?东莞3千人需“回炉”学习

万象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天下  2013-12-18 23:48:14

你的12分守住了吗?东莞3千人需“回炉”学习

  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新交规实施即将满“周岁”。(资料图片)

  史上最严交规实施近一年 全市已有3102人记满12分需参加科目一学习并考试

  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新交规实施近一年了,你守住你的那12分了吗?各类记分规则,你都一清二楚吗?昨日,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截至12月16日,东莞已有3102人记满12分需要参加科目一学习并考试,但不包含已经记满12分参加完科目一的学习和考试的驾驶人。而对于那些记分达到24分或者超过24分的驾驶人,则将面临更严格的惩罚,除了要参加科目一学习并考试外,还得进行科目三考试,也就是路考。

  有3102人需要“回炉”学习

  新交规实施即将“满周岁”,到底有多少人没能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守住自己的12分呢?昨日,市交警支队称,截至12月16日,东莞已有3102人记满12分需要参加科目一学习并考试,但不包含已经记满12分参加完科目一的学习和考试的驾驶人。

  交警部门提醒,根据新规,调整后记分项由原来的38项增加到了52项,其中记12分的达到11项。记6分的共计14项,记3分的12项,记2分的11项,记1分的4项。变动后,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闯红灯、遮挡污损号牌和超速行为的记分规定,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调整后新交规的“严厉”。

  依据新规,有11个项目的记分分值达到12分。也就是说,司机朋友一旦出现其中一种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罚,就将面临驾照一次“扣爆”。

  交警部门介绍,一个记分周期内被记满12分,首先需要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者驾驶员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为期7天、每天8个学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相关知识培训。接受7天培训后,还需重新参加科目一考试,考试的内容跟新驾考的学员一样。科目一考试合格后,记分将被清零,并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驾驶员,则需重新参加学习和考试。

  一年两次记满12分还要考科目三

  交警部门介绍,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一次记12分两次以上或者累积记分达到30分以上的,应当重新接受驾驶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

  交警支队宣传科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在一个周期内记满两个12分或者累计记分到达30分以上,那么还得去考路考等,就等于重考一次驾照,这也是提醒司机们珍惜分数,注意安全。

  另外,对于新手上路的驾驶员必须按规定贴实习标志,新领驾照的驾驶员在一年的实习期内被记6分以上,实习期限将延长一年,实习期内被记满12分的则会非常严重,将会被直接注销驾驶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异地交通违法或在高速公路上被交警现场执法把分数扣光,将遭遇更多麻烦。驾驶人被扣光了分数,驾照会被暂扣,没有驾驶资格是不能再继续驾驶的,只能请人开车回家。至于车子被拖走的,他还得再来违法所在地领车。

  “最牛”司机

  一个记分周期内记了57分

  史上最严交规实施后,确实有不少人的记分让人惊讶。记者了解到,一名司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57分,除此之外还要承担3200元的罚金处罚。

  记者联系到该名司机魏先生,他告诉记者,他的记分主要集中在超速上,有的记3分,有的记6分,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前往河源的高速上,在同一个地方超速3次,每次记6分,单单这一项,他就被记了18分,这让他追悔莫及。“如果知道超速后果这么严重,我肯定会开慢一点。”他说。

  他还说,自己平时疏忽大意,又很少去查询自己驾照的积分情况,导致自己多次在同一个地方被电子警察拍照记分,非常可惜。

  支招:如何守住12分

  1.利用驾驶证记分周期消除违法

  在不少人印象中,新车两年一检,违法可以在年检前一次性处理,却忽略了驾驶证是一年一次清分。车主完全可利用驾驶证记分周期来分批处理交通违法,防止一次记分过多被迫“回炉”。

  例如,车辆年检是2014年6月份,车主交通违法扣分已经超过12分,而驾驶证记分周期是在4月7日。在4月7日前后分两次处理交通违法扣分,可以在记分周期满一年前扣11分,剩下的交通违法记录留到记分周期后处理。

  2.养成勤查违法记录的习惯

  定期查询违章记录,至少可以避免在同一路段犯同样的错误。

  3.切勿酒驾毒驾,否则一次报销

  故意遮挡号牌、酒驾、毒驾、超速、闯灯等明显故意的交通违法行为,一次记12分或6分,一旦被查得不偿失。尤其是酒驾毒驾,一旦被查,很可能终生不能再考驾照。

  4.妥善保管证件,防止被盗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自己的证件借给他人使用,被盗或丢失要迅速报案补办,否则,一旦自己的驾照被人扣分,很麻烦。

  5.安全驾驶才是王道

  远离违章,远离事故;守住安全,才能守住12分。

  文/记者代希奎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