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检养 新任韶关市委常委、副市长
这是王检养首次出莞为官。新世纪初,他因园区逐渐被公众熟知,如今,他又因园区赴任他乡。31年的仕途经历,7年学校团干,在市级机关浸淫16年,接着主政地方6年,前年底当选为市委常委。王检养的履历,在这个岁末又将发生重大变化。
2001年从机关到松山湖展开东莞最大拆迁行动
王检养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频率逐渐加大,是从任职松山湖开始。
新世纪之初,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园区建设大潮,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大市东莞亦想在园区经济方面有所突破。2001年,此前与经贸线打了多年交道、时任市委副秘书长的王检养,兼任市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现在看来,王检养所任职的这个机构,似乎是为筹建松山湖产业园区而设立的。
时局观察人士认为,这是一个过渡机构,一旦园区建成,该机构人马基本上会到筹建园区担任职务。如今,在网络上几乎找不到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相关痕迹。
几个月之后,王检养担任松山湖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次年兼任工委书记。这一年,松山湖的建设进入高潮,荒草丛生、村落杂布的镇域交接处,红线范围内的58平方公里征地面积,东莞历史上最大的拆迁行动,全新的“东莞速度”所创造的高效便是:33亿元的征地拆迁款在3个月内足额发放到村民手中。接下来的两年,园区内100多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建成,各种公共设施日臻完善,一个高新科技园区初步成型。
2005年从机关到莞城打造“文化莞城”品牌
松山湖以一个崭新的姿态正要腾飞,它的重要建设参与者王检养此时回归机关。半年之后的2005年2月,王检养被委任为莞城街道党委书记。
这是一副较重的担子。彼时的莞城,政商中心正逐渐离她远期:运河商圈已经被东城和南城相继瓜分,以市委市府为中心的各级行政机关纷纷向南城转移,千年莞邑的核心之地,如何重振旗鼓考验着刚上任的莞城当家人。
政商可以迁移,文化却能不朽。借助千年莞文化在莞城的积淀,王检养的执政思路逐渐转向文化,打造“文化莞城”品牌。说到打文化牌初衷,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中,王检养表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莞城以外的各镇村都在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工业并大兴城市建设,面积仅10多平方公里的老莞城不可能与其他镇街去比工业。莞城的优势就是历史和文化,放大这一优势的具体措施是提出“文化莞城”的发展战略。
多年来,“文化周末”两次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夺冠;马季、李云迪、殷承宗、郑小瑛、戴玉强、盛中国、许鞍华、张丹丹等众多名家先后登上“文化周末”的舞台,这在国内的文化界也不多见。
2011年从莞城到大朗以笔名“也墨”办画展
2011年的镇街人事大调整中,在莞城已经任职满6年的王检养,根据市委相关人事规定,交流至大朗担任镇委书记。在任职期间,王检养曾表示,大朗的乡土文化非常独特,未来会在大朗推出四大文化设施,让更多大朗人能够享受到文化的成果。
少为人知的是,王检养是个画家,这或许能够解释在执政期间对文化情有独钟。在大朗任职期间的2011年8月,以王检养笔名“也墨”命名的“笔墨·印记———也墨作品展”在莞城美术馆展出,展出的作品包括当年新创作的40幅花卉作品。“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是莞城美术馆培育了我,我对这个地方的感情难以言表。”画展期间,王检养称,“文化莞城”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招牌,他庆幸自己也算为莞城市民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在民主推荐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东莞市委常委会研究、省委组织部同意,这年10月,王检养出现在12名拟提任市领导人选差额考察对象名单中。当年年底,王检养被任命为市委常委,兼任市委秘书长。记者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