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李养娥一家到东莞日报社送锦旗和感谢信,本报记者(中)接受锦旗 本报记者 杨泽彬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三年前,李养娥一家因孩子患白血病而陷入困境,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三年来,受助的李养娥一直心存感激,将爱心人士的捐助详细记在本子上,并多次试图联系记者、寻找恩人。昨日上午,李养娥带着已经顺利完成骨髓移植的儿子吴秦川,来到东莞报业大厦,向本报送上锦旗和感谢信,向三年来关心和帮助过他们的东莞热心人士表示感谢。
陷困境白血病儿家庭获救助
2010年10月22日,《东莞日报》A14版曾以《为救白血病儿子?教师母亲街头下跪乞讨》为题,报道了李养娥一家的不幸遭遇。
当时,李养娥在我市某民办学校当老师,其18岁的儿子在我市某镇打工时突然患上急性白血病,接受几个月的治疗之后,他们一家不仅用尽了原本就不多的积蓄,而且还欠下亲戚朋友们很多债务,最后这家人连吃饭的钱都没了着落。
绝境之下,李养娥拨通东莞日报热线电话求助。经过本报报道后,李养娥一家的困境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东莞的很多企业和个人纷纷施以援手,让吴秦川中断的化疗得以继续。
同时,听说脐带血移植有望让儿子的病得到根治,当时已经42岁并且患有高血压的李养娥决定冒险再次怀孕。2011年7月,再次怀孕的李养娥因为患上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得不提前2个多月剖腹生下仅两斤多重的小儿子。
2011年9月,吴秦川虽然没有能够和弟弟骨髓配型成功,但是幸运地通过台湾的脊髓库配型成功,并顺利做了移植手术。
两年多来,吴秦川虽然经历了骨头坏死等各种并发症考验,但目前各方面恢复情况良好。李养娥的小儿子也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地闯过生死关。
母亲详细记录好心人捐助
“3年来,我们母子怀着重生后的感激,一直都在找机会向你们当面致谢。”昨日上午,李养娥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当年报道该事件的记者,表示本报的报道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让他们一家充满感激,希望通过本报向所有爱心人士说一声“谢谢”,并请他们放心,吴秦川经过骨髓移植后已经闯过生死关。
吴秦川患病以来的三年间,东莞帮助李养娥一家的爱心人士数不胜数。不论是爱心企业成千上万元的捐助,还是普通爱心人士几十元几百元的汇款,甚至是一位好心出租车司机免费送他们母子去了趟医院,李养娥都一一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年间,李养娥用了三个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些热心人的帮助,有些有名有姓,更多的则是匿名人士。此外,为了铭记东莞爱心人士的帮助,李养娥把小儿子取名怀恩,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够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李养娥说,因为她的手机坏了,通讯录丢失,无法联系上这些爱心人士。她这三年间多次试图寻找当事记者,除了想表达感激之情,也希望借助媒体向所有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并告知遇到类似困境的家庭,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黄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