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加强扶持社会组织 设专项资金资助

万象   来源:

市政府加强扶持社会组织 设专项资金资助

  专家在培训班上讲课

市政府加强扶持社会组织 设专项资金资助

  学员积极与讲师互动

市政府加强扶持社会组织 设专项资金资助

  市社会组织举办座谈会

  东莞时间网讯 12月15日下午,40对夫妻、情侣齐聚东莞图书馆市民空间学习“夫妻沟通的误区和技巧”。严寒大雨的恶劣天气似乎没有影响市民参与“爱家行动”的热情。

  “爱家行动”是由东莞泰诺婚姻家庭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公益项目,今年获得了东莞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14.74万元资助。有了政府扶持金,该项目可以为婚姻家庭遇到矛盾的人士提供完全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和社会支持。

  近两年,东莞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其中,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设立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就是最大“亮点”。

  今年,政府对于社会组织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为例,今年不仅通过申报、评审、立项等程序评选产生了28个公益项目予以资助,还专门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此外,还对首届公益创投实施项目中的13个优秀项目继续资助。

  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对部分社会急需的公益项目进行资助,在一定程度上是“壳外孵化”一批初创型社会组织,也引导这些社会组织走规范化发展道路。

  28个社会急需项目获得资助

  今年3月,市民政局公布了2013年度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申报指南,面向全市社会组织公开遴选一批社会急需的项目进行资助。全市64家社会组织成功申报了64个项目,经过申报——评审——立项等一系列环节遴选,东莞市爱苗孤独症患儿家长互助中心申报的“手拉手-融合教育计划”等28个项目被确定为最终资助项目,这些社会组织可以获得8万-15万元不等的资助,总额为391万元。

  据本报记者观察,28个获得资助的项目服务范围涵盖了残障、助学、流动儿童、青少年服务、生理保健、婚姻家庭、企业员工、卫生疾控、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电脑技术推广、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多个层面。

  从项目的服务内容来看,这些项目都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社会需求性。一些社会团体申报的涉及中小企业升级转型、行业法律法规培训、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建设等领域的项目,也是契合当前助推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的服务类工作。

  “东莞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婚姻家庭支援服务。”市泰诺家庭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欣说。在她看来,社会和谐稳定的细胞是“家庭”。她的团队正在开展“爱家行动”项目,就是通过课堂、沙龙、小组活动、个案咨询等方式,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杨尚义负责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及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公益行动”项目关注的是大学生性教育问题。作为公益机构,他希望能与学校合作,建立一种可复制的教育模式,开发出版一套性教育实践手册,填补学生性教育教材的空白。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会秘书长王会丽说,微小型企业需求最大的服务主要集中在融资、人员招聘、财税风险、签订合同陷阱等方面。针对这些需求,协会推出了“东莞市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系列培训班”项目,顺利获得东莞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的资助。

  13个优秀公益创投项目“续粮”

  除了今年这批28个项目享有政府扶持金外,首届公益创投活动中13个优秀公益项目也能“分一杯羹”。

  社工冯祥谱负责的“家圆行动——东莞市反家暴社工援助计划”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家圆行动”项目是东莞第一个反家暴的社工援助项目。2012年,该项目跟进反家暴个案30多个。同时,拍摄了家暴微电影、反家暴情景剧和串烧MTV各一部,建立了反家暴网站、微博、博客及QQ群、发家暴咨询热线等支援平台,制作各类反家暴宣传单张近万份。

  由于首届公益创投活动资助期是一年。2013年3月,28个公益创投资助实施项目都到期了。冯祥谱说,今年初,我知道很多项目都停了。很多公益机构的做法是,每月发几百元工资给项目的工作人员,说是“休息”。我们的项目决定做下去,人员工资由机构预支。“这绝不是长久之计。”冯祥谱说。

  在冯祥谱看来,“家圆行动”项目实施一年,已初见成效,停了太可惜。正当该项目面临“断粮”困境时,“家圆行动”成功入选了首届公益创投优秀项目,获得了政府扶持金27.14万元。“这笔钱让‘家圆行动’项目起死回生。”冯祥谱显得有点激动。

  有了经费保障,冯祥谱推进“家圆行动”项目更全力以赴。他透露,项目正在启动“东莞市家暴状况及认识调查”,同时,项目还与南城某小区达成合作,试点实行“零暴力社区”计划,把“反家暴”项目落脚在社区,并以样本逐步推广到其他社区,形成“零暴力社区”可复制模式。

  事实上,如“家圆行动”项目般获得政府继续资助的公益创投项目有13个。比如,涉及老年人关怀服务的“临终关怀项目”、“立沙社区搬迁后老人社区融入项目”;涉及青少年服务的“东莞重点青少年群体成长促进计划”、涉及残障帮扶服务的“关爱残疾人家属计划”、“东莞市盲人关怀互助计划”、“脑瘫儿童关爱项目”等。

  这一批公益项目是从首届公益创投28个实施项目中评选出来的,资助期仍是一年,资助金总额为380万元。

  初创型公益机构盼“再扶一程”

  “六度爱心图书室”项目获得政府扶持金14.9万元。项目负责人刘义勇告诉记者,项目设点在万江加油花园,周围工厂多,是新莞人子女聚集区。政府扶持金对于一个新机构的第一个公益项目来说,无疑是“保命粮”。但是,由于这笔扶持金不支持硬件建设,图书馆装修、买桌椅还需要自筹经费。项目运作所需的工作人员只能靠发点补贴给志愿者维持,无法聘请专职人员。

  不仅初创型公益机构面临生存压力,已创办两年的公益机构也未必能顺风顺水。爱苗孤独症患儿家长互助中心就是一个例子。

  今年,爱苗的“手拉手-融合教育计划”获得市社会组织专项扶持资金15万元资助。机构负责人罗女士告诉记者,政府扶持金期限是一年。假设一年后“断粮”了。机构只能“今天有饭吃饭,明年没饭喝粥。”她承认,机构对政府扶持金依赖较大,自筹经费困难很大。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