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研发投入强度仍不及深圳一半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04-28 08:30:37
  东莞研发投入强度仍不及深圳一半
 
  在经济发展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过程中,全社会R&D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
 
  作为以加工贸易起家的制造业城市,东莞对R&D支出的重视起步较晚,R&D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长期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过去10年,在以“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为代表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带动下,东莞全社会R&D投入逐年攀升,占GDP的比重也逐年提高。
 
  《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东莞将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尽管从纵向看,2014年,东莞全社会R&D经费投入预计将达133亿元左右,占GDP比重预计也将达到2.25%,连续六年实现快速提升;但就横向比较而言,东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不及深圳的一半,也比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低,尤其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仍有大量挖掘潜力。
 
  面对这些不足,东莞市科技局并不讳言。该局透露,东莞将通过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奖惩制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确保意见提出的相关目标。
 
  1
 
  R&D支出占比连续六年快速增长
 
  近年来,东莞市全社会R&D投入不断增加,2014年初步统计达133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1.51%快速提升至2.25%,已连续六年实现快速提升,在珠三角排名也相应提升了两位。
 
  在耐心等待长达半年时间的研发投入后,黄金发将在今年5月份迎来首批产品量产上市的时刻。黄金发是广东燕园亮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亮赞科技”)董事长,与此同时,他还是另外两家从事军工产品贸易及研发加工的东莞企业实际控制人。
 
  黄金发老家在江西赣州,早在1998年,黄金发便来到东莞一家日本企业打拼,负责企业军工产品的销售。在接触军工行业数年后,黄金发决定另起炉灶,于是在东莞创办了一家军工贸易企业,主要业务便是从国外进口来客户所需的军工零部件,然后在东莞进行组装后销售出去。
 
  在军工贸易上挖到第一桶金后,黄金发发现,随着国内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他所从事的军工贸易中,有部分军工零部件已完全可实现国产化,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仅仅依靠贸易差赚取利润。2010年前后,在东莞理工学院一名教授的牵线下,黄金发与一名海归博士合作,在松山湖留创园创办了东莞市哈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德科技”),并开始研发供应军用加固显示器等产品。
 
  黄金发坦言,尽管凭借来自军工领域的稳定订单,他名下的公司这几年发展得还不错,但他一直在寻找向民用市场扩张的可能。2014年下半年,黄金发从朋友处得知,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在国内光电领域研究拥有众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于是上门洽谈合作的可能。
 
  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充分利用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以及哈德科技分别在激光应用与显示屏领域的各自优势,展开产学研研发,并在随后迅速成了亮赞科技。
 
  “去年底到现在先后投了差不多700万元,这是我第一次投入那么大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说这话时,黄金发拿出亮赞科技即将发布的产品目录,开始介绍起与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合作研发出来的得意之作。
 
  这是几款集激光技术、显示器技术等应用于一身的3D家庭影院投影仪。据亮赞技术总监董建康介绍,与现有多以灯泡发光的传统投影仪相比,他们所研发3D家庭影院投影仪首次实现用激光发射,不仅寿命更长,光束更为稳定,对投影距离的限制更小,且能够实现与普通平板电脑同等大小,大大突破了传统投影仪的空间限制,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还有这一款还在研发的抬头显示装置,同样是基于激光技术与显示技术的相结合,研发完成后,所有图像如车速、车灯等信息将可以通过平视显示在司机的正前方到挡风玻璃上。如此一来,就能保证司机的眼睛总在路上,不用时不时低头看仪表盘或导航上的数据或路线,大大提高行车的安全。”黄金发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过去数个月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已超过其创业10多年来投入的研发经费总和,但通过这段时间与北京大学东莞光学研究院的合作,他对拓展民用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考虑到激光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的加速,他们已决定待产品量产以后,将每年拿出经营利润的10%,用于产品更新换代及技术创新研发。
 
  过去这些年,类似黄金发这样,通过与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始逐步加大研发投入的企业家正在迅速增加。
 
  统计显示,2013年东莞研发(R&D)经费投入不为零的企业(单位)共有758家。而在上一个年度中,研发(R&D)经费投入不为零的企业(单位)不足600家。
 
  4月22日,东莞市科技局对外透露,近年来,东莞市全社会R&D投入不断增加,2014年初步统计达133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1.51%快速提升至2.25%,已连续六年实现快速提升,在珠三角排名也相应提升了两位。
 
  2
 
  全市研发投入抵不上华为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六成以上为外资企业,但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中外资企业不到50%,外资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不到1%。“东莞长期研发投入不高主要是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多,内生动力不足决定了东莞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高,而东莞制造多以加工贸易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对研发的需要不大。”
 
  “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2.0%,不到深圳的一半(深圳为4.03%),也比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低,全省平均水平2.32%。”尽管东莞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但一个多月前,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东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的这一连串数字,让很多在场人士开始思考东莞科技创新工作亮丽数字背后的隐忧。
 
  客观来讲,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东莞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额达109.93亿元,投入总额并不低于惠州、珠海、中山等地,但在占GDP比重(即投入强度)上却落后于前述城市,甚至还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
 
  尽管从2006年开始,东莞设立了“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扶持企业研发,但从统计数据看,财政科技资金转化为R&D经费的比率仍不高。以2012年为例,这一年,东莞市财政科技经费支出18.5亿元,支出金额全省排第三,占财政支出比例4.8%,全省排第二,但全市财政科技资金转化为R&D经费的比率只有29.1%,远低于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的水平。
 
  东莞市科技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坦言,东莞全市一年的R&D经费总和,还不如华为公司一家全年的研发投入。“东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尤其是部分大型外资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
 
  据东莞市科技局最新透露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六成以上为外资企业,但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中外资企业不到50%,外资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不到1%。
 
  对于这一情况,国内曾有研究文章专门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外向型经济带动,吸引了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前来投资,但这些外资企业大多以代工生产为主,一直因为科技含量低,缺少自主创新而被诟病为“血汗工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东莞外资企业面临珠三角经营环境转变的挑战,过去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为了帮助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东莞通过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等项目,推进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希望改变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寥寥无几的局面。
 
  尽管上述一系列举措取得一定成果,但当初依靠人口红利、成本优势等要素驱动聚集于此的外资企业,在全球化新一轮分工下部分选择前往成本更低的地区,客观上让地方主政者的愿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东莞为数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尽管多数仍选择留在原地,却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的情况。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受限于自身技术力量薄弱,自己不愿意,也没能力进行技术研发创新,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甚至采取不合法手段来获取技术,“山寨”他人技术成果。
 
  上述因素都集中反映到东莞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图上。根据东莞市科技局此前公布的信息,2013年,东莞全市研发(R&D)经费排前十的企业研发(R&D)经费总额超过31亿元,投入额占全市研发投入总额的28%。这意味着,东莞的企业研发投入过多集中于大型重点企业,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及政策资源也相应向这些企业集中,而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则尚未形成全民科技创新、热衷研发投入的氛围。
 
 
  就像黄金发所言,虽然自己在东莞先后创办了3家企业,研发投入也从零到逐渐增加。但黄金发透露,这么多年来,他对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科技创新的政策仍旧一知半解,总觉得申请政府奖励是一个很麻烦而复杂的工程,宁愿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企业的经营上。
 
  当然,对于R&D经费占GDP比重,并非所有人都觉得越高越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就认为,R&D经费占比应该有一个度,而这个度与城市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人口的密度、素质、结构息息相关。
 
  在他看来,东莞长期研发投入不高主要是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多,内生动力不足决定了东莞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高,而东莞制造多以加工贸易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对研发的需要不大。他认为提高R&D经费占比首先要改变东莞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同时着重提高研发产出的效率,而不是重比重,轻效率。
 
  3
 
  是锦上添花还是敢于试错?
 
  “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对一些大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力度很大,但这些大企业对科研本身就有充分的认识、详细的规划,对他们的投入是锦上添花的工作。而更需要帮助的,是一些对科技研发认识不足、资金相对欠缺的中小企业。”
 
  全社会R&D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关乎一座经济强市的未来。面对这一复杂而又重要的命题。《意见》提出,东莞将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
 
  面对这样一项艰巨而又富有挑战的任务,东莞市科技局在回复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时透露,为确保完成以上目标,该局将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据东莞市科技局透露,目前,该局已修改了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办法,建立了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备案登记制度,把建设研发机构作为新引进规模以上工业项目的约束性指标;并计划联合商务部门出台配套细则,推动外资企业在东莞市建设区域性研发中心(实验室),提升外资企业本土化创新水平。2015年,全市计划新增100家左右外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二是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奖惩制度。
 
  东莞市科技局表示,按照《东莞市企业(单位)研发经费投入奖励实施方案》,未来三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奖励研发投入较大且占销售收入比例增长较快的企业。同时采用倒逼机制,将企业研发投入与申报科技项目以及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挂钩,凡是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一律不给予资助或认定。
 
  三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东莞市科技局透露,东莞将以省出台研发准备金优惠政策为契机,运用财政奖补机制,市财政通过预算安排,对已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企业,根据实际投入予以普惠性的市财政补贴,同时积极申请省财政补贴,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研发准备金制度。
 
  四是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在上述基础上,科技部门加强与税务、统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优化实施流程(如企业凭相关部门立项批复文件直接在税务部门备案并直接税前扣除),让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享受到研发投入税收优惠。
 
  东莞市科技局希望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方面让现有的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使创新主体的存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让新引进的企业研发实力更强、研发投入更大,使创新主体的增量得到优化,双管齐下,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不断快速攀升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
 
  对于如何全面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的激情,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则另有见解。
 
  “东莞在财政扶持企业科技研发方面,要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帮助。”张国军表示,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对一些大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力度很大,但这些大企业对科研本身就有充分的认识、详细的规划,对他们的投入是“锦上添花”的工作。而更需要帮助的,是一些对科技研发认识不足、资金相对欠缺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东莞企业的主体部分、数量非常大,对他们的投入应该有所倾斜。”张国军说,就政府而言,对大企业、大项目的投入失败概率会更小,对财政的压力也小,但还是要给中小企业试错的机会。
 
  在另一层面,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研究人员则建议,东莞还应该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自身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梯度合理、用得上、留得住的研发人才队伍,培育高水平的研发成果。
 
  该研究人员指出,东莞R&D研发队伍中,拥有本科以上的人员占全部R&D人员数比重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作为经济强市,东莞拥有一流的研发企业,一流的经济实力,一流的研发硬件条件,但作为研发软实力的R&D人员质量相对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相对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研发的水平和质量。
 
  ■记者手记
 
  用活财政资金方能四两拨千斤
 
  作为“世界工厂”,科技创新原本就不是这座制造业之都的强项所在。依靠改革开放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资本,东莞在过去10年实施了“科技东莞”工程,并设立了每年多达20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之大在国内地级市可谓前所未有,足见东莞立志转型升级的决心。
 
  然而,就全社会R&D投入及其占GDP而言,东莞距离当初的设想仍存在不小差距。首先从数据层面来看,东莞市财政科技经费支出金额已经在全省排名第三,但财政科技资金转化为R&D经费的比率却远低于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等兄弟城市。可见,财政资金对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
 
  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仍有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及大型外资企业的研发投入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享受到财政科技经费带来的改革红利。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局面,有东莞产业结构、企业特点等客观原因,但同样与财政资金没能充分发挥应有带动作用不无关系。
 
  关于政府财政应如何投入才能更好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这一问题,曾有学者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5个典型科技发达国家的科技管理政策沿革进行专门研究发现, 从政府科技投入的发展历史看,这些国家都经历了政府科技投入主导型、政府与企业科技投入双体系型和企业科技投入主导型3个发展阶段,其中政府科技投入随着国家经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都逐步从全面投入支持各类科技活动逐步转变为重点支持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科技活动,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基础科技条件建设,将科技活动中竞争性、利益明显归属性的部分交给市场调节,同时辅以相应的优惠政策。
 
  就笔者看来,东莞要真正让财政资金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不妨从别的国家走过的道路上吸取好的经验及做法。以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为例,财政科技投入计划绩效评价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一做法在国外早已为提高财政科技投入使用效应作出了众多贡献,但在东莞,类似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更多像纸老虎,与国外相比形似而神不似,更别谈能真正咬伤人,给人以震慑。始终以敢为天下先为傲的东莞人,何不能在这里大胆往前迈上一步?(记者 黄少宏 靳延明)(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