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考试”从团体票开始

万象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时报  责任编辑:天下  2013-12-16 12:50:52

  2014年春运团体票登记三天结束,在东莞东站这个登记点,三天共受理订票企业1979家,较去年增加880家。尤其是在最后一天,不少东莞企业搭“末班车”,一天就办理了803家企业。铁路部门表示,在新增加的企业当中,近半用工规模为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详见今日A04版)

  今年,火车团体票“入团”门槛降低了:用工规模不少于50人,每批次不少于5张的企业就可办理;5人以上可自行组团办理务工人员团体票。对于广大回家过年的新莞人朋友来说,这可是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儿。

  对企业来说,也是件好事——为员工订团体票更简单了。当下,不少东莞企业已经开始为明年招工问题发愁。近些年来,民工返莞的动力似乎正在下降,东莞企业从用工不愁到开始努力以感情留人。在这方面,企业为工人订火车票,事虽小却足以体现出人文关怀。也算得上是政策给东莞企业的小小利好。

  当然,团体票的政策也并不是那么完善,还存在改进的空间。铁路部门在选择售票方式上要多途并举,兼顾各方需求,特别是要维护务工人员的利益。各地政府也应该从体制、政策等方面,加快硬件、软件的建设,让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买票更方便,不再“一票难求”。

  铁道系统从“铁道部”转型为“铁道总公司”以来,颇做了几件便民的事情。比如,火车票退票手续费按阶梯价格收取等。这些事儿虽小,却让老百姓看到了铁道系统从高高在上的官僚“铁老大”转身为与消费者平等的“公司”的努力。这份努力,来自对老百姓所需所想的体察与认同,来自对自身服务的重新勘察,也来自一个庞大历史悠久的系统自我更新的需求。

  不过,铁道系统能否成功转身,还有待时间考验。就拿近的来说,即将到来的春运能否搞好,服务质量能否比以往有所提高,就是一场考试。“转型需要时间”不是借口,消费者从来只看服务质量,看所得是否“值回票价”。尤其是,铁道不再是一个提供服务的行政部门,而是一个以服务赢得市场的公司,每个乘客都将理所当然地有更高的需求。

  因此,另一个问题也浮出了水面:春运火车票价会不会涨?同样是市场化运营,长途客车行业早已实施春运价格上涨机制。价格随需求而浮动,这是市场最基本的规律之一。那么,铁道系统是否也会如此呢?可以猜测,在依然进行转型的近些年来,不一定会;但再过几年,将会如何,还真难说。

  铁路票价,在行政部门铁道部的主导下,基本可以视为一项全民福利。但“承担人民福利”已经不再是自负盈亏的企业的责任。铁道转型,可以看成一项两难选择:服务不一定好但人人有份的福利,抑或要付出更高代价却又便利优质的服务?

  铁路交通承载的,是数以亿计的民工。他们在这个国家的广阔幅员上奔波,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奇迹贡献着青春、智慧与血汗,但领取的却是低收入,也无缘享受城市的福利。因此,一份较低的春运票价,一种更优质的服务,理应是国家给这些底层劳动者的过节福利。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