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管理”却又致“无人管理”
嘉宾:
Z先生(东莞市食药监局业务科室不愿具名人士)
杨婧婧(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环卫科主任科员)
梁聚峰(知名网友、东莞市政协委员)
东莞每个月产生4000吨“地沟油”,尽管2012年东莞市城管局出台了《东莞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但“地沟油”领域的风险并未减少。因为相关暂行办法已逾期等待修善,监管政策依据纰漏待补。而城管局寄望通过建设全市性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将“地沟油”扼杀在前段,可惜之前说好将于2013年建成的日处理千吨餐厨废弃物的处理厂至今踪影不见,仍然停留在前期论证阶段。制度设置方面,环保、食药监、城管、综合执法、农业局、水务局、质监局和公安部门,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在东莞的“地沟油”监管体系中都被列入其中环节,而“多头管理”却又导致“无人管理”。地沟油究竟怎么管?相关部门人士,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对此各抒己见。
焦点1
体制:治“多头管理”该建“首问制”
记者:地沟油有多可怕?……去电环保、食药监等部门都说不关咱的事,一圈下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仿佛没有地沟油这事似的。
Z先生:据我们所了解,餐饮企业的废弃油脂,也等于是餐厨垃圾回收企业必须要有营业执照和环保部门核发的资质许可。食药监部门只是辅助性地防止地沟油流回餐桌,要从源头监管好地沟油的话,那就是环保或城管等部门要去做了。事实上,我们的经验表明地沟油至今没有很好的办法,国内前几年都吵得很厉害,捣腾出上百个分辨的方法,实际上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现在比较靠谱的就是用D N A去分辨植物油脂里是否有动物油脂的成分。从这个角度去看,地沟油并非一个东西,而是一种行为,用司法解释来说就是添加非食用物质,当投毒来对待,那么就又归到公安部门去查了。
杨婧婧:餐厨垃圾以前都不是我们局管理,后来才划分到城管,以前是环保局的职能,餐厨垃圾和所谓“地沟油”都无法分得很清楚,所以你问我究竟谁来全权负责监管,我挺难回答你。2012年9月,我们城管部门出台了《东莞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里面提到了不能随意处置餐厨垃圾,当时出台这个暂行办法是因为东莞对餐厨垃圾的监管一片空白,有个暂行办法也算是提上日程吧。但是在实践中,餐厨垃圾这块还是谁出的价钱高,谁的关系硬就让谁来收餐厨垃圾,实际上本身这个潲水领域就形成了产业链的市场,所以说餐厨垃圾的监管实践上并未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事实上这个东西谁都在管,但谁又都没有在管。比如说我们和环保部门之间有一块重叠,比如说国家严控废弃物目录的废弃油脂,和我们餐厨垃圾中的废弃油都有重叠,又比如说餐厨垃圾暂行办法中,不同的监管职能分到了综合执法局、环保局、农业局、水务局和食药监,甚至质监局等不同部门。
梁聚峰:曾经我们有次开会的时候也是这样,一说到地沟油时,有九个部门都说不是他管,省里来的领导勃然大怒。在管理时其实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制度的设计,一个是人的素质。制度上应该建立首问制,投诉到哪个部门,就由哪个部门牵头解决,其他哪个部门不配合的,就追究该部门的责任,这样责任追究有渠道,也就没人推诿了。
焦点2
硬件:拒“地沟油”上餐桌 速建餐厨垃圾处理厂
记者:要防止“地沟油”重返餐桌,就应该管好废弃油脂和餐厨垃圾的渠道,但是我们调查发现,东莞市场上各股势力为了争夺这些地沟油原料的资源,甚至打架斗殴或恶意拦截等手段层出不穷,说明政府对这个领域的监管名存实亡,那么杜绝百姓吃上“地沟油”也像句空话。
Z先生:从食药监部门的经验来讲,我们曾提出一个建议,要求所有的餐饮企业单位主体都必须使用桶装油脂,逐渐放弃采购使用散装油,像湖南、深圳等地方就开始试验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说桶装油未必就不是地沟油,但起码监管起来会更直接容易,风险同时也更可控。当然,餐饮生产成本会更高一些,但我们用一点成本来保证安全,起码我认为是值得的。
杨婧婧:对于我们城管部门而言,只有建设规模化管理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才能够更好地监管和利用餐厨垃圾这个“地沟油”的源头。目前东莞大型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还没有,像寮步康达电机这样的餐厨垃圾处理试点严格意义上并非正式的处理厂,所以我们城管部门正加紧调查规划建设。我个人看来,为什么出台了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却没办法运作监管?主要是我们没有建立起处理设施,所以就算有执法处罚的权力也没有办法使用,试想在执法处罚后,那些餐厨垃圾或者废弃油脂究竟该放哪里去?总不能拉回来城管局里放着吧?如今机构改革后,尤其是现在综合执法局并入了城管局,所以在餐厨垃圾监管这一块以后会更加顺畅。城管局也在学习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的好经验,比如苏州模式,使用回收油脂做生物柴油等,由专业的企业去实现,处置不用政府给处理费,但会有收运费用补贴,B O T的模式来实现止亏盈利,目前东莞正在申报餐厨垃圾处理的全国试点城市,也许以后在政策上会有更多的优势倾斜。
专家说
重罚+补贴仍是解决之道,政策制定还须治本
林伯强:解决“地沟油”去向问题,无非是重罚和补贴引导。在我国,虽然政府也规定只有获得许可的单位才具有回收废弃食用油脂的权利,并对于将废弃食用油脂提供给未经许可的单位以及非法加工、销售“地沟油”的单位进行处罚。但现在看来,处罚的力度明显不足以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因为废弃食用油脂制成生物柴油和改造成“地沟油”之间的价差太大,所以政府补贴实际也没有用,所以这里的“必须补贴”名字叫做惩罚。政府必须致力于增加“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成本,并减少“地沟油”成为生物柴油的成本。从这层意义上说,免征消费税仅是政策组合中一个手段,但还远远不够,由于我国生物柴油企业多为一些小企业,有的甚至没有注册,不缴税或逃税现象比较多,免不免税对其影响也不大,因此从以往免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目前生物柴油市场不规范的现状,以及地沟油流向餐饮业不断壮大的情况,免税政策对于鼓励企业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影响无疑是正面的,但应该比较有限。如今,处理地沟油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国内没有问题,至于推广不开的问题,正是地沟油做食用油利润太大,而真正的做生物质油品缺乏原料,国外经验非常多,而我们政 府没有足够重视。
动态
垃圾分类覆盖大市区 严控混装
社区垃圾分类启动,市财政一次性补贴各街道办80万元
过去三年半时间里,媒体调查显示,东莞市第一次选定42个试点小区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形同虚设,垃圾混装依旧,而末端收运处理更是混合处理导致垃圾分类差强人意。在即将踏入东莞垃圾分类的第五个年头,东莞垃圾分类已推广至社区(村)建立试点示范区,覆盖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在社区(村)试点启动的昨日,记者踩点东城梨川社区,这次除了发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之外,首次在社区内设置了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将餐厨垃圾变成化肥消化在社区,弥补了东莞市空喊多年却仍未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的空白尴尬。
此前垃圾分类试点进度不如意
早在2011年6月29日,东莞市首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但是在记者今年的回访中发现,全市42个试点小区推进情况并不如愿。东莞市城管局今年决定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向大市区的四个街道和社区,包括了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
据东莞市城管局方面介绍,这次启动的社区(村)垃圾分类试点期间,由政府向家庭住户每户提供1个家用餐厨垃圾收集桶,并每天派发1个餐厨垃圾收集袋,在四个街道及选定的村(社区)聘请专职垃圾分类督导员,对试点区域投放的垃圾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定点投放的要反复上门进行劝导,严防反弹。
城区四街道餐厨垃圾要日产日清
据悉,现有试点小区继续按照109.5元/户的标准(用于每天每户派发1个餐厨垃圾袋,0.3元/个),由市、镇街两级财政按5:5进行补贴。同时参照广州市的做法,2014年由市财政一次性补贴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四个街道各8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不足部分由各街道财政自行解决。
分类出来的垃圾如何分类处理?东莞市城管局方面表示,试点期间四个街道的餐厨垃圾收运由各街道组织负责,安排餐厨垃圾收运车辆及人员,设定收运路线每天定时对餐厨垃圾进行收运,日产日清。对于有害垃圾则由市垃圾分类办组织专业公司对全市试点有害垃圾进行收运,每月至少收集一次;对于可回收物由市垃圾分类办选定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由回收站点定期进行上门回收或提供预约服务。
[试点]
社区首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剩余废油由有资质公司回收
昨日上午,垃圾分类社区(村)试点工作正式在东城街道梨川社区启动。在梨川村民公寓小区内,近百户居民家中已统一配发家用餐厨垃圾收集桶,并每天派发1个餐厨垃圾收集袋,要求居民在家中就做好垃圾“干湿分离”。对于从此垃圾需要分类投放,梨川社区居民王女士称“分类投放会麻烦一些,不过配了餐厨垃圾袋和垃圾桶的话,专门放在厨房也不会增加负担,所以应该能够坚持下去。”至于东莞垃圾分类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末端缺乏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后处理时还是混合处理的问题,梨川社区亦首次引入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设置在东城06号垃圾中转站的梨川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中心每天能够“吃”下2吨餐厨垃圾,并且“吐”出数百斤的生物废料,而剩余废油则由有资质公司回收利用。
[小链接]
制售“地沟油”处罚重不重?
201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行为,依照刑法第144条作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死刑。其中提出“对于具有累犯、前科、共同犯罪的主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等情节,以及犯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像东莞的邻居深圳,则在2012年7月新修订的《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加大了对销售地沟油者的处罚力度,罚款额度。深圳出台的这一新《办法》规定,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理实行特许经营制度;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企业生产或者销售地沟油的,最低罚款5万元,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处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制度上应该建立首问制,投诉到哪个部门,就由哪个部门牵头解决,其他哪个部门不配合的,就追究该部门的责任,这样责任追究有渠道,也就没人推诿了。
———东莞市政协委员梁聚峰
餐厨垃圾暂行办法中,不同的监管职能分到了综合执法局、环保局、农业局、水务局和食药监,甚至质监局 等 不 同 部门。这个东西谁都在管,但谁又都没有在管。
———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环卫科主任科员杨婧婧
东莞餐厨垃圾处理厂说了两年还在“论证”
日前广东省食安办下发文件,要求强化“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严防“地沟油”回流餐桌并开展专项检查。但是最迟12月15日的专项整治时间已过,发现两年前由东莞市城管局制定的《东莞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试用期早已逾期一年,而2012年底承诺启动1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至今不见踪影,仍停留在口头的“前期准备”阶段,从源头杜绝“地沟油”回流百姓餐桌的风险未减。
本月要严查“地沟油”
上个月10日,省食安办下发《关于开展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厘清责任分工及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开展“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打击行动,出台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和处理处置单位落实餐厨废弃物管理规定情况等;还敦促包括东莞在内的各地职能部门推进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达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据记者查阅文件资料获悉,本次针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专项检查内容细化到了餐饮服务单位是否建设了隔油设施、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是否已与经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处置企业签订收运协议纳入日常监管、最后还要求出台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鼓励政策和建设相关收运处置设施。
东莞市城管局告诉记者:针对东莞市区域的餐厨废弃物处理,东莞市城管局早在2011年6月,便通过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提倡试点单位对餐厨垃圾进行单独收运处理;2012年11月还由城管局制定的《东莞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
餐厨垃圾监管仅有“老办法可依”
据记者走访发现,东莞市城管局牵头推进的垃圾分类试点情况并不乐观,而2012年11月由城管局制定的《东莞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试用期为一年,至今早已逾期仍未修订完善,此情况已由东莞市城管局环卫绿化科方面确认。
为了弥补在规章制度上的空白,东莞市城管局方面透露,今年城管局已加紧组织编制了《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规划》及《东莞市域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包括了我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规划,目前这两项《规划》均通过评审。不过遗憾的是,至今为止,以上规划文件仍停留在计划报送东莞市政府阶段,对此有东莞市城管系统知情人士对记者坦承,目前东莞对餐厨废弃物的监管仅停留在“有老办法可以依的阶段,多个部门包括环保、食药监和公安等都在监管,实际情况却存在监管真空”的局面。
面对监管空白,东莞市城管局上周五在回复记者采访时并未透露对餐厨废弃物两年来的监管情况,包括未披露是否有餐厨单位或个人因违反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是否查处“地沟油”相关案情等。
餐厨垃圾处理厂仍在“前期准备”
和监管同样滞后的还有收运与处置设施。2012年9月,东莞市城管局公开宣称拟于当年年底启动1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预计每天处理量达到300吨。并于翌年建成1-2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将与市植物园内的餐厨垃圾处理科研基地一起,通过工业化处理和堆肥两种方式,争取在2015年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处置,全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天。实际情况事与愿违,东莞市城管局上周五回应记者表示,城管局仍在计划市区和东部地区优先完成1-2座200-300吨规模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坦承“目前我市尚未建成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相应的餐厨垃圾收运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城管局方面获得最新消息显示,为了加快启动市区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为了解决用地困难问题,已初步选址考虑利用市区垃圾处理厂建设剩余用地,采用BO T模式进行建设,设计规模300吨/日,计划20 15年底前建成投产,市、镇街两级财政对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置给予适当补贴,待运作成熟后参照该厂模式,规划建设其他餐厨垃圾处理厂。但屡次“流产”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明年是否能如愿建成仍需拭目以待。
为了解决用地困难问题,已初步选址考虑利用市区垃圾处理厂建设剩余用地,采用B O T模式进行建设,设计规模300吨/日,计划2015年底前建成投产。
——— 城管局回应(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