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市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昨日召开,会议总结了2014年市重大项目工作并提出2015年工作意见。据介绍,从目前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可以判断,可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和新开工项目计划,实现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两个100%”的目标。各级各部门要把服务保障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提到新的高度,确保2015年重大项目建设开好局。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充分肯定了2014年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成绩,指出各相关部门、镇街及项目单位通力合作,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条龙服务、一个月检查”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袁宝成强调,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早为2016年谋划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建设一批项目,努力为东莞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运作机制。尝试借鉴新的融资发展模式,推进政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努力在政府效率与企业投资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
袁宝成要求,职能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推动项目加快审批,加快投产,加快建设、加快产生效益,相信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几年,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必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副市长鲁修禄,市政府秘书长邓浩全参加会议。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年市重大项目计划建设名单、用地指标分配、工作考评结果等事项。会议通报,年底通过自考自评、互考互评和综合评分等环节,计算出各单位的综合得分,三个类别前10名给予先进单位称号。
盘点2014年重大项目
306亿
截至11月底,市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30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8%,同比增长8%。其中,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松山湖华为南方工厂二期项目等57个项目,松山湖、虎门等9个单位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预计12月底,我市重大项目将完成投资340亿元,可以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576亿
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及投产。年初计划新开工44个项目,截至11月底,已有45个开工建设,总投资约576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27个
计划29个项目完工投产,预计到年底可实现东莞火车站站前广场及相关配套工程、虎门港盛源石化珠三角航空油品仓储项目、大朗韩国三星第一毛织高新塑料等27个项目基本完工投产,落实投资约131.8亿元。
99.9%
截至11月底,我市共有29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9.5亿元,占年度计划99.9%。其中,市属省重点项目26个,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122.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00.7%,已提前一个月实现100%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89.3%
今年安排投资计划的省、市“十二五”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共40个,截至11月底,22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57.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89.3%。
6个
严格退出机制,对久推不动,迟迟不能开工的项目,坚决取消重大项目资格,收回已配置的新增土地利用指标和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共取消6个项目市重大项目资格。
细数2015年重大项目新变化
产业项目增多财政项目下降
据介绍,明年,市重大建设项目共有177个,年度投资计划321亿元,数量为历年最多,投资计划也比2014年有所增加,担子重、压力大。会议提出,确保年度投资计划100%完成,确保年度新开工项目100%开工建设的目标。全力以赴促进项目开工。2015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共44个,各镇街(园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梳理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确保如期开工建设。
“只有抓好产业项目,才能增强城市发展后劲。”袁宝成充分肯定了2015年重大项目工作计划,指出产业项目数量的“增”与财政项目数量的“减”,一增一减之间充分证明东莞重大项目建设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指标,而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是东莞赢得发展先机的关键所在。
产业项目:数量比2014年增加17个
“产业项目比重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项目数量及投资额进一步下降。”袁宝成点出了2015年重大建设项目新的特点和亮点。
据了解,纳入2015年的177个重大建设项目中,有133个现代产业项目,占重大建设项目总数的75.1%,比2014年增加17个,增长14.7%;比2013年增加47个,增长54.7%。
项目内容包括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化、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重大科技产业、信息网络、医药研发、黄金珠宝、现代物流等项目,大部分项目无论是科技含量、还是附加值都比较高,对我市产业升级转型、结构调整,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财政投资项目:数量比2014年降25%
据了解,纳入2015年市重大建设项目的财政投资项目(包括政府融资项目)集中在交通建设、环境治理、教育设施等几个方面,共21个,比2014年(28个)下降25%,比2013年(33个)下降36.4%;年度投资计划为43亿元(含政府融资),比2014年(78.8亿元)下降45.4%,比2013年(81.3亿元)下降47.1%。
从项目数量上来说,财政投资项目只占项目总数的11.9%,分别比2014年(17.9%)、2013年(26.6%)分别下降6个和14.7个百分点。其中,市财政直接投入为21.1亿元,比2014年(31亿元)、2013年(35亿元)分别下降31.9%和39.7%。财政直接投入拉动进一步转向为带动社会投资,杠杆作用进一步得到较好的发挥。
新政出台
着力解决重大项目用地问题
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土审计、国土使用政策收紧,东莞市重大项目“先行用地”、“先行动工”、“先上车后补票”的做法被叫停,要求必须在完善用地报批手续后,才能动工建设,给重大项目建设带来影响。
为此,市重大办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用地报批手续为主线,按照前期工作先后顺序将内容分八章,依次为总则、项目确定阶段、用地报批材料准备阶段、用地报批材料报省待批阶段、用地招拍挂阶段、建设阶段、奖惩措施、附则,共36条。
根据《意见》,在项目确定阶段,规定确定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的流程和要求,尤其是项目在符合土规、城规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依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了市级各部门在审核新开工重大产业时的审核重点,依据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报批进度的不同,原则性明确项目开工时间。
此外,从镇街(园区)、项目单位和市级部门三个层面,对于加快用地报批材料的准备工作提出工作意见,要求在年度用地指标计划下达时开展规划设计、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在用地指标配置到位之前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等。
在用地报批材料报省待批阶段,《意见》以用地指标配置到位为时间节点,提出批次报批材料上报、规划设计方案审查、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工作意见,尤其是要求市国土局以2个月获批为目标,向省争取支持。
在用地招拍挂阶段,《意见》主要针对该阶段如何确保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方获得土地使用权问题提出“在招拍挂文件里按地区和产业分类注明产业类型、投资强度、年产出率、税收贡献和开工时间等限制性要求”的意见,同时对项目单位、镇街和部门提出工作意见。
对于上述《意见》,企石镇提出希望对于欠发达镇降低重大项目申报门槛。对此,袁宝成建议,针对欠发达镇区的情况,可根据“一事一议”的原则,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若确实是属好项目,可结合镇区情况重点分析,批准后可享受部分重大项目待遇标准。
现场传真
“2015年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很好。总的来讲,按照目前重大项目的名单,我们是拿得出手的。值得关注的是,属于财政投资的公共服务项目在下降,属于民间投资的产业项目在增加,这一增一减是很有文章做的,体现的正是转型升级的方向。”会上,袁宝成对2015年重大项目安排进行解读。
他说,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在发展重大项目时,更多依靠地方财政投资,但是在东莞,拟纳入2015年的177个重大建设项目中有133个现代产业项目,占重大建设项目总数的75.1%。现代产业项目数量比2014年增加17个,增长14.7%;比2013年增加47个,增长54.7%。
袁宝成坦言,这是他最想看到的现象。只有抓好产业项目,才能给东莞的未来带来重大的财政税收和城市发展后劲。
对于财政投资项目的减少,袁宝成认为,一方面说明东莞手上的钱不多了,另一方面表明在经历过往多年高强度的投入后,今后,财政投资可能很难延续高速增长,而是会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财政投资将逐渐不再是区域重大项目投资的主要来源。在袁宝成看来,这同样是一个令人高兴、非常难得的指标变化。(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