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和岭南画院联合主办的“相待——林书杰书法、国画展”昨日在岭南美术馆1号展厅开展,展出清华博士后画家林书杰近70幅书法、国画精品,展览将展出至11月30日。
展出林书杰近70幅精品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林书杰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现任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专攻书法、国画、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擅长现象学、后现代哲学、东西方文化艺术比较等。
记者昨日在展厅里看到,此次展览共展出林书杰近70幅精品,在宽敞的展厅里错落有致地挂着,有点画起落饱满扎实的书法作品,也有清拔淡雅的中国画作品。林书杰说,这些展出的作品都是他在展览前花费半年时间全新创作的,其中书法作品注重线条的提炼和理解,国画作品注重传统的笔墨及章法,在创作中“以静制动”,以期在宁静中表现灵动的生命精神和清新古雅的风格。
林书杰一直致力于研习书法和国画,在书法方面提出了“一笔”、“圆字格”等新的理解汉字、书法的方法;在中国画研究方面,林书杰把中国画“画法”置于东西方哲学、艺术背景下来加以阐述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具内外、物我的统摄而致其自足性和圆融性。
而谈及此次东莞展览的亮点,林书杰告诉记者,此次的书法国画作品,他首次尝试用“焦墨”完成,“焦墨”即不用水来兑墨,以浓墨画出,这就很考验艺术家的功力以及用笔用墨的能力,“很多时候墨水一倒出来就干了,我要在此过程中及时进行创作,把艺术完美地表达出来,这对我个人是个不小的挑战。”从去年开始,林书杰就开始尝试用“焦墨”的创作方式。此外,林书杰还经常思索如何处理繁与简的问题,经常互换繁与简,认为在简处尽可加以“繁”意,在繁处以简而待,图简而笔墨却多思量。
公务员走上艺术钻研之路
这位海南籍清华博士后自小痴迷书法,他原是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的一名公务员,怀着对艺术的热爱他放弃这份令人羡慕的职业走上了钻研之路。纵观林书杰展出的国画中,以山水画为主,对此他认为,“山水容易表达自己的形式、性格,更容易融入传统的文化”。
这是林书杰书法国画作品展第二次来莞展出,去年6月他曾在东莞石龙举办过一次作品展,那次展览作品的内容主要以东莞文人创作的诗词为主,同时还有不少国画的上乘之作。两次来莞举办展览,他认为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称号名副其实,“在不同的地方举办过多次展览,硬件设施都是大同小异,在软件设施方面东莞做得最好,管理和服务水平都很高。”
林书杰眼中的东莞,历代人才辈出,具有非常浓郁的文化氛围。“正是由于东莞在意识形态上的开放程度,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岭南画派的艺术风格。”两次来莞开展,林书杰坦言自己学到很多,东莞人做事严谨,做人细致、大方的风格亦让他印象深刻。
昨日的展览吸引了我市众多书法绘画爱好者前来观赏,市民刘先生认为,林书杰的作品,没有恣意豪放的泼墨画,更没有龙蛇狂舞让人仰首的书法字体,有的只是超然脱俗、涓涓细流般的雅致书画,在观展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其对书法、国画理解的新视角。(来源:东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