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造船师傅制作的仿古观光木船 (记者 杨泽彬 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木料造船业曾在麻涌兴旺多年,养活了一批又一批船工匠。然而,随着木料造船渐渐淡出江湖,不少民间造船人转型。最近,随着麻涌镇水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该镇着力推进湿地旅游区建设,让一些坚守多年的民间造船人又看到了木料造船发展的新希望。
民间造船人守业30年
今年49岁的袁信文,是麻涌早期的民间造船人。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末的麻涌,河涌遍布,时值农耕社会,人们往来或劳作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而村村都活跃着一大批靠建造渔船、农用船、小木船为生的船工匠。
袁信文祖辈都是造船人,他从十多岁时便跟随父亲学造船手艺,四处奔波修船。袁信文19岁那年,就能独立造出一条渔船,随后慢慢拥有了自己的小型造船厂。昨日下午,谈起造船“威水史”,袁信文自豪地告诉记者,当年以造孖呢艇为主,是出海打鱼的渔民常用的一种船。袁信文还自豪地说,那时新湾一带,百分之七八十的孖呢艇出自麻涌。
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发展、道路的建成以及交通工具的多元发展,水乡“以船代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袁信文告诉记者,木料造船渐渐淡出江湖,传统独家独户的造船产业也随之没落,许多民间造船人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后选择转业,而他和少数几个师傅仍苦守着造船业。
袁信文靠着开办这家古船木家具店,熬过了木船无市场的时代。他一边经营各种将军椅、茶几、拉床、古柜、吧台、吧椅等古船木家具,一边坚持造木船,寻找“生机”。袁信文感慨地说,他坚持守业30年,希望古木船在麻涌永不消失。
研制仿古观光木船游览水上绿道
今年,麻涌镇出台了“五区九园六纵四横”行动规划,其中“五区”之一的湿地旅游区将以“水”为核心,发挥麻涌水网密布的优势,打造华阳湖生态湿地公园、水上绿道、华阳水乡风情岸线等生态旅游项目。麻涌还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旅游观光产业,并建成了全长约15公里的水上绿道,水上旅游业随即兴旺起来。
经历过造船行业的高峰与低谷的袁信文,灵敏地从这些信息中得到了启发与灵感:随着华阳湖工程的完工,必定会有更多游客来到麻涌旅游观光。于是,袁信文钻研着如何改良技术,研制一种独具水乡特色的观光古船,以供游客乘坐游览水上绿道和华阳湖。
在袁信文的坚持下,一艘可载20人的仿古观光木船研制而成。“这艘船容易开,人坐得越多越稳。”袁信文说,别小瞧这艘木船,这里面很讲究造船技术,也是他三十年经验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两个造船师傅一起做,仅需15天的工时可建成仿古观光木船。
如今,袁信文的首条观光古木船已启用,反响良好。对此,袁信文感到很欣慰。他说,在他的船厂中,第二艘仿古观光木船已建成雏形,今后他还将继续建造第三艘、第四艘等,努力传承、发扬麻涌造船业。(记者 潘少婷 通讯员 吕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