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打破招商引资困境 从“平面”到“立体”

万象   来源:  责任编辑:  2013-09-05 10:12:14

    日前,东莞发布了《关于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年度纳税总额超亿元的运营楼宇,楼宇运营商最高可获奖励300万元。引入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最高也能获得200万元的奖励。

    政策一出,针对东莞发展楼宇经济的褒贬,以及奖励的门槛和落实,各方都有不同的解读。

    客观地说,面对土地有限、产业空间匮乏的招商引资困境,东莞以积极的姿态提出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退劣进优、腾笼换鸟,引进更多为工业服务的支援性服务产业,从平面土地向立体楼宇要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这种着眼中长期的布局,颇具慧眼。

    应该说,现有的政策仅是抛砖引玉,打开了一个口子,指出了一个方向。东莞的大企业数量不多,以东莞目前的产业结构,传统写字楼供大于求,如何在未来楼宇经济发展实践中有的放矢,梯度培育,确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楼宇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所谓楼宇经济,就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是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2011年东莞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分组讨论中就曾提出,“城市经济要量化到一座大厦能有多少税收。”他说,东莞目前寸土寸金,去拼生产线肯定不行,必须推进产业高级化,打造商圈除了总体规划,还要考虑楼宇经济。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不同场合也都提出过,东莞需要考虑发展楼宇经济,并要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袁宝成曾担任过深圳的副市长,在东莞上任以来,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是借鉴深圳的发展经验以及规划理念。对于楼宇经济,深圳没有以全市的名义出台相关政策,但是以福田区的名义出台过。

    根据可供查阅的统计资料,到2011年底,福田已培育年税收过亿元的楼宇63栋,“亿元楼”总税收达407亿元,是全区总税收的六成,其中一栋楼宇最高创税76亿元 ,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城市全年的总税收。在国内外经济吃紧的严峻形势下,深圳福田区的“楼宇经济”引起了东莞的侧目。

    同深圳一样,东莞也一直遭受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活力不足、招商引资困难、土地总量不足等难题的困扰。

    在东莞新商机——2013投资环境推介会上,东莞一改往年卖力吆喝“自己有多好”的例牌,以最实在的方式,清查并公开发布了信息全面、数量详实的全市可利用土地、厂房和楼宇情况,向企业推荐了统筹整合的7.7万亩土地,以及约450万平方米的空置厂房和66幢、167万平方米的空置楼宇。这种集中展示推介可利用土地、厂房和楼宇,为投资项目与可利用土地、厂房高效对接搭建平台的方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市场反应很活跃。

    广深企业以及东莞自己的企业都有扩张发展的需求,而东莞恰恰有资源,这些资源在广深的成本又偏高,如此看来,东莞确实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天安数码城园区的企业——深圳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今年初从深圳搬来东莞,就是看上了东莞的区位、产业链配套和远低于深圳的土地成本和楼宇租赁成本。

    引凤必先筑巢,发展楼宇经济是东莞经济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也是适应市场的顺势之举。

    立体经济产业链和总部经济齐头并进

    楼宇经济在东莞究竟是怎样一个逻辑?

    这要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政府通过楼宇企业创造直接税收,来奖励楼宇运营者,力图打造东莞的“亿元楼”;另一方面,通过对新建和改造的高档商务建筑,进行早期招商定位、中期引入把关到后期调整的系统性引导,提升高档商务建筑的招商质量和税收贡献度,让“亿元楼”成为东莞现代服务产业的总部集聚和产业孵化基地。

    高税收楼宇往往能通过龙头企业的吸引,把产业链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资本、技术、信息、知识、人才等生产力要素,在特定的空间集聚,形成业务互补的“共生”产业链条,往往得到“1+1>2”的效果。

    因此,新出台的《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对于申报“奖励”的商务楼宇运营机构,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一是总部企业的招引。二者只需满足其一,就可拿到扶持资金,但这两个衡量标准,其实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所谓产业集聚效应,指的是所运营楼宇入驻企业用于创意产业、都市型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经营使用的面积不少于已使用建筑面积的2/3。

    除了产业集聚效应,奖励也与总部经济相挂钩:运营机构新引进最近一年入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国家民营500强的企业,或者总部或其投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等,并且入驻经营达一年以上,可按引进一家最高50万元,引进多家最高2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可见,此次出台的楼宇扶持政策就是要从“商业楼宇”打造立体经济产业链,包括从单个商业楼宇向总部经济的整合,并对商业楼宇的产业集群进行探索。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楼宇经济市场的优化,最终发展东莞最渴求的总部经济,形成优质的高税收楼宇。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