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东莞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以下简称“新版计划”)最后只用了2亿多元?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时期,东莞市曾推出引起全国关注的“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该计划的全称是“东莞市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计划”。因为该计划是由市财政出资10亿元,通过银行不良贷款风险补偿和企业贴息等一系列措施,变为企业融资“输血”为“造血”,拉动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外界一般都将其简称为“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该计划在2010年12月底结束使命。
为了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东莞市又从2012年元旦起,正式实施“新版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到当年年底正式结束,为期一年。
近日,东莞有关部门组织银行界、学界等人士对新版计划进行了绩效评估。在评估前后,外界就有声音认为,“新版计划”只用了2亿多元,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旧版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一共用出去近8亿元,其中对企业贴息部分超过5亿元;新版10亿元融资计划用出去2亿多元,其中贴息部分仅约为7000万元。”
限定支持中小微企业
如果单从最后金额使用的多少来看,新版计划的确难以令人满意,但多位受访的银行内部人士却认为,新版计划“把钱用到了刀刃上”。
东莞某国有银行小微企业部门负责人说:“旧版的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没有门槛限制,只要进入名录的企业都能拿到政府的贴息和风险补偿;但新版的融资计划限定了企业规模,更加明确了就是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授信。”
记者查阅“新版计划”发现,其所支持的工业企业仅限于年销售收入300万元至5000万元,而此前的旧版计划中,对此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负责人说,新版计划中对贷款风险补偿仅限于信用类和保证类贷款两部分,而旧版计划中,只要是获得贷款的企业,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可以获得风险补偿。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贷款的部门总经理说,“仅限于信用类和保证类贷款两部分,说白了就是要用更多力气来支持无抵押的中小微企业贷款”。
此外,新版计划中也取消了对银行机构的奖励部分。
新版计划中,企业可享受按实际支付利息金额的30%,每年不超过30万元的贴息支持,“最后平均每家贴息在15万元左右,这与旧版10亿元融资计划的年度平均贴息额基本一致”。
旧版10亿元融资计划,市财政合计向3253家/次重点企业拨付贴息合计5.12亿元。新版10亿元融资计划,向470家/次企业累计贴息约7000万元。
项目夭折影响资金使用
新版计划重点扶持中小微工业企业贷款,还新增了集结债务融资支持计划、组建再担保公司、鼓励金融创新等三大部分,10亿元在这共4部分的分担数额分别为4亿元、2.8亿元、3亿元和2000万元。
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债务融资和组建再担保公司均“夭折”。
据消息人士透露,为了帮助企业直接融资,东莞市政府选定与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行区域集优债,还从10亿元中拿出1亿元作为强化合作增进信用的专项资金。不过,后来因为向中债公司提供反担保的专业机构出了状况,导致项目在“临门一脚”时夭折。
同时,市财政还决定拿出3亿元,引导不低于7亿元民间资本的介入来组建再担保公司。不巧的是,去年担保行业出现了系统性风险,该项目也无法推进。“如果这两个项目都做成了,10亿元资金就用去了一大半。”这也就是说,新版10亿元计划一共用出去的两亿多元大致分为三部分:企业贴息约70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金融创新少量资金,同时还为风险补偿预留了部分财政资金。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上述负责人说,“虽然10亿元融资计划已经不再实施,但市里还是专门发布了文件,继续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到2015年,每年争取评一次。”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教授说,新版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在实施中要谨慎很多,旧版的计划为了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给社会各界树立信心,只要是从银行获得贷款就会获得10亿元计划的支持,但新计划中对能获得支持的企业审核就要严的多。
东莞某国有银行行领导告诉记者,新、旧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还是很明显的,该计划目前停止,并不会对企业贷款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东莞的企业结构中,中小微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不做它们的生意,银行还能做谁的生意?”(记者/彭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