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提出要通过八年流域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全市地表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水生态系统逐步修复,重现江河湖库秀美的自然风貌,构建经济繁荣、水体清澈、生态平衡、人水和谐新格局。
袁宝成强调,治水目标要定准,任务要明确,职责要分清,要通过不断努力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饮用水源高标准稳定达标,污染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至2015年底
全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
方案提出了“一年新发展,三年新突破,八年水更清”三个阶段性目标。所谓“一年新发展”,指的是继续巩固治水成效,完成我市主体功能区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江库联网工程(一期)建成通水;石马河、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石马河水质实现2013年阶段控制目标。
所谓“三年新突破”,至2015年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江库联网水库水质基本达Ⅲ类;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Ⅳ类,东引运河、寒溪河等已划定环境功能区的水体水质达到Ⅴ类;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区域生态屏障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公益林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0%以上。
至2020年
江库联网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所谓“八年水更清”,指的是至2020年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江库联网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质,东引运河、寒溪河等水质达到Ⅳ类,茅洲河实现不黑不臭;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维系流域健康的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公益林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5%以上,重要湿地得到保护,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明显提升,水生态功能基本得到修复。
据了解,这次规划的范围包括全市主要江河干流、支流、河涌及湖库。具体包括东江干流、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中堂水道、东江三角洲河网区其他主要水道、石马河、东引运河、寒溪河、茅洲河等河流,以及江库联网水库和其他具有饮用功能的重要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