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通报市民政工作主要成效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10-27 14:47:32
  东莞通报市民政工作主要成效
 
  今天(10月27日)上午,东莞民政会议召开,会议通报近年来东莞市民政工作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大力加强民政事业改革创新,推进民政各项任务落实,民政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效,民政多项重点指标历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贡献民政力量。
 
  社会救助标准稳步提升。东莞民政持续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均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将人均家庭收入为我市低保标准1-1.5倍的对象也纳入低收入家庭救助范围。2020年,我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060元,并发放食品、燃气及水电补助每人每月80元,特困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1696元。
 
  困难群众救助覆盖面逐渐扩大。东莞稳步推进“大救助”体系构建,依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牵头统筹全市“10+1”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修订《东莞市临时救助办法》,整合财政、慈善资金资源,将临时救助范围适度拓宽至本市常住人口,建立“急难型”救助和“支出型”救助相结合的临时救助制度,形成分类别、分梯次临时救助政策顶层设计,全市困难群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救助管理有效改进。近5年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万多人次,帮助800多人寻亲成功。投入1.17亿元,建设市救助管理站二期项目,切实做好在救助管理站超过三个月无法查明身份信息滞留人员的安置工作及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对象的康复治疗工作。
 
  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得到加强。出台《东莞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推进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东莞市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养老服务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养老服务项目积极推进。近年来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7家、共吸引800多名社会老人入住,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共47家,全市涉老床位1151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4.01张。兴建或改造“星光老年之家”160多个,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资源建设900多个老年人活动中心(站、室)和52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其中17个获评省级居家养老示范中心。
 
  养老服务不断提质增效。东莞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有养老服务需求村、社区100%全覆盖,目前,全市享受政府资助的服务对象10830人。在全市全面铺开“大配餐”工作,利用慈善资金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每人每天6-10元餐费补助。
 
  老人福利切实保障到位。2010年起,率先向高龄老年人发放生活津贴,累计发放11.12亿元,惠及约16万人。实行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服务,累计发放敬老优待卡约41.72万张,其中非莞籍2.2万张,优化办卡流程至8个工作日办结。2018年起建立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累计发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4132.57万元,惠及失能老人4999人。
 
  幼有所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切实夯实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底线,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市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820元。投入1亿多元完成市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工程,改善养育环境。实行成年孤儿安置计划,按镇街轮流安置的原则,已妥善安置成年孤儿48名。
 
  残有所扶。做好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落实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200元,护理补贴每人每月300元,扩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范围,共发放“两项补贴”1.63亿元,惠及21852人。
 
  善有所扬。大力发展慈善信托,打造慈善阵地,激发慈善活力,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引导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依法有序参与脱贫攻坚等工作。目前,全市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99家,33个园区、镇(街道)均成立了慈善超市、慈善(基金)会。近五年来,市慈善会累计募集善款6.46亿元,投入慈善公益资金5.63亿元。同时,福利彩票发行多年稳居全省地级市排头兵,2016年—2020年9月,共销售福利彩票125.65亿元,筹集公益金35.1亿元,其中,市级留成13.01亿元,为全市民生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治理方式加快转变。全市595个村(社区)全面组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全面推行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全面普及推广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面实现村(居)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投入2.5亿多元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42个,引进19家社会组织承接运营管理,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公益性、综合性的社区服务。
 
  “民生大莞家”项目品牌初步打响。投入1.26亿元启动“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打造,创新推出“民生微实事”“民生微心愿”两大类服务项目,通过整合市、镇、村三级现有线上线下的民生诉求征集渠道,立足村(社区),覆盖本市常住人员,对征集事项分类设定并通过短、平、快的措施快速响应,做到“多口收集,一口办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响应型、服务型政府。2020年9月,“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成功获评省市直机关第八届“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表彰项目。
 
  社会工作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具有东莞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专业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全市政府购买社工岗位服务1829个,民办社工机构53家,其中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27家,服务涉及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等16个领域,有力促进了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全市登记注册的志愿者约123万名,志愿服务活动数超24万个。
 
  社会组织发展扶持力度加大。东莞加快形成社会组织发展政策体系,强化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引导。目前,全市登记有社会组织4667家,吸纳就业8.9万余人,募集资金约38.6亿元,惠及人群约360万人。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引导社会组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服务、社区治理、疫情防控、“乐购东莞”、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精准对接广东韶关、揭阳“社会组织扶百村”项目和云南昭通扶贫项目30多个。
 
  婚姻登记便民暖心。加强全市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倡导婚俗新风,拓宽服务范围,开展婚姻家庭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市民政局松山湖婚姻登记处获评国家4A等级婚姻登记机关。
 
  殡葬管理规范有序。落实殡葬惠民政策,近五年来,为群众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近1亿元。推进殡葬设施专项规划,升级改造殡仪馆硬件设施,开展市殡仪馆门前乱象等殡葬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上线殡葬综合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推行绿色殡葬,推进超期存放遗体处理,市殡仪馆被评为省一级馆。
 
  地名管理清乱正源。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任务并取得“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开发应用东莞市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地名标志导向服务。深化平安边界建设。
 
  此外,机构改革前的防灾减灾救灾、老龄工作、医疗救助、优抚安置双拥等工作也落到实处,有力服务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记者 李金健)(来源:i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