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我市完成了《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总规》)的编制工作。《总规》通过对产业布局、交通规划、功能划分等方面的统筹部署,计划将覆盖中堂镇、望牛墩镇、麻涌镇等十镇一港、总面积510平方公里的水乡片区,打造成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先发展先导区、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
空间管制
分生态控制区、建设发展区和弹性引导区
记者了解到,本次规划的编制年限为近期2013-2017年,中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30年。《总规》计划,至2020年,水乡经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3.5平方公里以内,总人口185万;至2030年,水乡经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3.0平方公里以内,总人口210万。覆盖道滘镇、洪梅镇、石龙镇、石碣镇、高埗镇、万江街道、沙田镇以及虎门港等10个镇街和1个港区行政辖区范围。
在宏观规划中,水乡经济区被分为三个空间管制分区,将近阶段发展、生态保护和未来余地做了平衡。其中生态控制区,指禁止建设区域,规划187.8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6.8%,包括现状为非建设用地的生态保护区和现状为建设用地的生态修复区。其次是建设发展区,指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区域,规划242.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7.6%,包括水乡新城区、城镇生活区、工业发展区等地区。最后是弹性引导区,指限制建设区域,规划79.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的15.6%,包括乡村居民点、轻柔产业区和现状生态环境敏感、建设混杂、高污染高能耗等地区。
功能定位
以水乡新城为发展核心
在《总规》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水乡新城”。在水乡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中,它被当作核心,并配合以区域发展轴和功能联系带的基本骨架,形成“组团集聚、轴带强心、圈层布局”的空间结构。
其中,组团集聚是指以组团模式组织新城、生活、乡村、工业以及轻柔产业等功能,强化城镇空间集聚、紧凑、有序发展。轴带强心意为强化珠三角东岸区域发展轴和穗莞惠区域发展轴,加强东莞市区与水乡各镇街联系,打造滨江产业带和港城联系轴,形成两级中心体系。
“圈层布局”则主要表现为:围绕东莞市区的万江街道、高埗镇,发展商贸、休闲等服务功能,为市区协调圈层;围绕望洪枢纽的望牛墩镇、洪梅镇、道滘镇,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特色服务功能,为水乡服务圈层;位于外围滨江地区的沙田镇、麻涌镇、中堂镇、石碣镇、石龙镇,发展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电子信息等产业功能,为滨江产业圈层。
■链接
5月30日前市民可提意见和建议
本次《总规》公示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至2014年5月30日。在此期间,市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必须附有意见和建议提出者的真实姓名和有效的联系方式,否则视为无效意见。
1.将意见表投入设在市城乡规划局现场展示厅内的意见收集箱;
2.网站留言:http://dggh.dg.gov.cn/;
3.将意见表传真到 0769─22388005(注明“东莞水乡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意见”);
4.将意见表邮寄到“广东省东莞市东城中路城乡规划局三楼规划编制科”(邮编523129),信封表面须注明“东莞水乡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意见”。
亮点点击
【关键词:水乡新城】
定位为旅游与生产服务中心
水乡新城的规划范围位于洪梅、望牛墩及道滘三镇交界地区,北至望牛墩镇新联路,东至道滘镇粤晖路,南至洪梅镇桥东路,西至望沙路,总用地面积约为14.5平方公里。
据介绍,水乡新城定位为水乡经济区的旅游与生产服务中心,将借助综合交通枢纽,承担东莞对接湾区及穗莞合作的专业化城市副中心的区域性节点职能;驱动水乡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构建新的综合服务中心,引领十镇一港协调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水乡新城充分考虑轨道站点“TOD”开发、河网水系等要素,采取“大疏大密”的空间形态,打造精致水城,将形成“一核两轴三带多板块”的空间结构。
“一核”为水城枢纽核;“两轴”为沿水乡大道的功能拓展轴、沿望洪路的功能拓展轴;“三带”为沿洪屋涡水道活力与展示带、沿赤滘口河生态与休闲带、沿大汾水道创意与生活带;“多板块”包括科技教育培训板块、传统水乡体验板块、创意研发设计板块、文化创意社区板块、枢纽商务核心板块、洪梅传统老镇板块、生态居住社区板块(以生态住区为主,配套滨水商业服务区)。
【关键词:产业布局】
“外重内轻、集聚发展”
在水乡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布局中,工业板块被规划为临港布局工业集聚区,并依托镇街现有工业基础,升级发展都市高新园。在物流业方面,则依托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结合工业布局,沿东江北干流和狮子洋布置物流园区。现代农业以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基地为载体。
而现代服务业,则以水乡新城为核心,集聚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商贸会展、科技研发、旅游服务、总部经济等区域性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同样依托水乡新城和特色艺术村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广告设计、工业设计、传统民俗传承等文化创意服务业。
对于具有特色风景资源的水乡,旅游业也是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此,《总规》计划开发高品质的亲水观光、水上运动、文化体验、特色美食以及游艇等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形成“一心一环、九板块”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为水乡新城旅游服务中心;“一环”为围绕水乡新城的旅游环;“九板块”即围绕水文化、水游乐、水养生、水田园、水创意、水工艺、水故里、水休闲、水生态九大水主题,策划精品旅游项目。
【关键词:整体风貌】
水乡画廊、景观大道、水陆两网
涉及十镇一港的水乡片区,有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总规》对其规划为,构建“水乡画廊、景观大道、水陆两网”的整体风貌系统,逐步形成“田园野趣盎然、水岸活力缤纷、空间疏密有致、建筑秀美灵动”的水乡特色风貌。
同时,水乡经济区划分为六级强度分区,并进行分区控制引导,整体建设强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0%,以形成“田园为底、水网环绕、疏密有致”的总体空间形态。
【关键词:综合交通】
新增6条对接广州通道
水乡经济区规划打造外畅内优、快慢相宜的水乡特色绿色交通示范区。至规划期末,公交出行占居民出行总量的35%以上,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占55%,望洪枢纽区公交分担率为45%。
建设以轨道交通/公交走廊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辅助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并实现公交系统、慢行系统、水上交通有机联合。
规划6条公交快线、6个公交综合枢纽、40个公交场站。规划新增6条对接广州的区域联系通道,加强穗莞合作;预留2条轨道通道;形成“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系统和“一环三放射沿江货运通道”的快速路系统。
【关键词:水网系统】
推进供水“一张网”建设
水乡经济区,河涌密布,水系发达。《总规》提出,要实行“外围、内连、内扩”的水安全策略,依靠堤防与水闸防御外水,加强水系连通,扩河成湖、建设生态湿地。
同时合理配置水资源,建设区域多水源供水保障系统,推进供水“一张网”建设,实现供水水源保障率达95%以上。引入低冲击开发模式,实行雨水就近分散排放体制,推进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恢复和重建水乡自然生态。采用“源头减量、末端处置、单向流量、强化生态”的水环境整治策略,划分3类水环境功能区,实行分区管控。(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