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媒体“敲诈式采访”重灾区

万象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天下  2013-08-27 08:32:22

  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这是一个潜规则盛行的年代。这是一个行业不正之风泛滥成灾的时代。

  我所熟悉的媒体业,有种病毒叫“敲诈式采访”。其特征为:采访并非为了报道真相,敛财才是终极目的。名为采访,实则敲诈。采访成为一种生意,公器成为赚钱的手段。

  这类黑记者只对负面新闻感兴趣,发现哪儿有问题,恰似苍蝇嗅到血腥味般兴奋,便蜂拥而至,等着对方危机公关,不给钱就登报就上新闻,拿了好处费就作鸟兽散。

  “敲诈式采访”属于行业毒瘤,属于违法违纪行为。它让新闻工作者蒙羞与失去尊严,使记者的神圣职责被亵渎,也败坏了新闻队伍的风气。

  今年2月18日,央视“焦点访谈”《蹊跷的“采访”》曝光了一位持中央级正规媒体记者证的无良记者在江苏、山东等地敲诈企业敛财的黑幕,触目惊心。此案绝不孤立,带有普遍性。最可怕的,此类现象并未扼制与收敛,相反像瘟疫般有蔓延之势。

  此案发生地在江苏连云港。其实,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容易受“敲诈式采访”的侵袭;越是级别高的媒体黑记者,越喜欢到级别低的城市“搵食”。

  东莞属于“敲诈式采访”的多发地与重灾区。

  一些没有在本地宣传部门登记却有着中央级媒体背景的黑记者喜欢在东莞“搞搞震”,还有个别虽然有登记但动机不纯缺乏职业道德的害群之马亦加入了“敲诈式采访”的“合唱”,使本地的许多单位苦不堪言。一位镇街公安领导告诉我:现在一出现问题,马上会有一群记者组团而来。但平时有大案破获的新闻,请他们都不来。我相信,东莞各镇街用于危机公关的成本肯定不低。

  综合分析东莞成为“敲诈式采访”重灾区的缘由,大概如下—

  东莞经济活跃,企业多,世界制造工厂名不虚传。低端人群多,出问题几率大。

  东莞人多,两千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常住人口上千万,且外地人远超本地人。外来人多,自然事多。

  东莞政府治理结构为市直接管到镇,没有中间县一级,造成执法部门、管理部门力量欠缺,管理压力大,监管很难到位。

  东莞人低调,出了问题信奉破财挡灾,花钱买太平,且出手比较大方。

  一些黑记者发不义之财,买车买房,发家致富,客观上起到了坏榜样作用。

  这一切导致“敲诈式采访”生存的土壤与环境。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新闻工作者,任何时候都应牢记使命,追求专业主义与理想主义,坚决反对“敲诈式采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