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潮湿闷热,你有没有听到讨厌的“嗡嗡”声,蚊子又重出江湖了,这种小小的昆虫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呢?
昨天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小小叮咬危害大”,卫生部门呼吁公众关注病媒传播的疾病问题。市疾控中心专家也提醒,东莞对市民健康威胁比较大的病媒生物主要有蚊子和老鼠,它们可以携带病原体并传播给人,在生活中要注意防蚊防鼠。
其中,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等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在雨水较多、气温较高的夏季发病较多。通过老鼠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和恙虫病。
蚊虫出没 居家出外都要防叮咬
这两天,南城任女士发现宝宝被蚊子咬了很多红包,她赶紧把蚊帐挂上了。
“我们一家三口手上和脚上都被蚊子咬了许多大包,儿子痒得快哭了。”昨天,万江康女士一家人清明回老家扫墓回来后,赶紧到药店买了瓶风油精涂抹。
市疾控中心专家说,蚊虫出没的季节,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关键。
市民在户外活动时最好穿浅色的长袖衣裤,裸露的皮肤可以喷涂驱蚊剂,室内门窗安装防蚊纱窗,睡觉要挂蚊帐等。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清倒屋前门后的积水容器,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至少要每星期换2次水,这样可以清除蚊子的孳生地,防止蚊子孳生。
野外游玩要防恙虫病
市疾控中心专家还提醒,老鼠也是东莞重点防控的病媒生物,通过老鼠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和恙虫病。
最近天气较好,不少市民都拖家带口到野外踏青。往年,东莞都有出现市民在野外劳作或游玩因为被恙螨叮咬感染恙虫病。
疾控中心专家说,老鼠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但不是通过老鼠直接传播的,而是通过寄生在老鼠身上的恙螨叮咬传播。
要预防恙虫病也不难,市民在户外活动时避免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坐卧休息或晾晒衣被,进入草丛或灌木丛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要扎紧袖口、裤管口,衬衣扎入裤腰内,减少被恙螨叮咬的机会,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裤脚、领口或袖口上喷涂驱蚊灵、蚊不叮等含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避蚊胺成分的驱避剂进行防护。
此外,疾控中心专家还提醒,被老鼠咬伤、接触老鼠的排泄物、进食了被老鼠污染的食物或吸入被老鼠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等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感染途径,因此,防鼠灭鼠、避免接触老鼠的排泄物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蚊子老鼠传播的疾病
1、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临床症状类似,病人在受到病媒蚊叮咬后经过约5-8天的潜伏期,通常突然发病,有畏寒、发高烧、剧烈头痛、眼眶痛及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还会觉得很疲乏,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面、颈、胸部潮红,好像喝醉酒一样。很多人在发病5-7天后会出皮疹。多数病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出血症状,一般无并发症的病人通常预后良好,但严重病例可导
致患者死亡。人群对这两种疾病普遍易感。
2、恙虫病
人被恙虫叮咬后经过4-21天的潜伏期,就会突然发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发热,被叮咬部位出现溃疡或焦痂,局部甚至全身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叮咬的部位通常在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等隐蔽、潮湿且有汗味的部位。恙虫病如果能发现及时,及时对症治疗,预后通常较好;但是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合并了并发症,后果通常较严重,甚至造成死亡。
3、流行性出血热
病人通常急性发病,在发病前2个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史。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眼眶痛、腰痛,面、颈、上胸部潮红,皮肤可有出血点,部分病人伴有少尿、低血压。病人多数伴有肝、肾功能的损害,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