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4年全市三防工作会议召开。市三防指挥部副指挥、市水务局局长张国平指出,“3·30”的入汛天气,不是和风细雨,而是暴风骤雨,来势凶猛。“这样的反常气候以及专家对三防形势的分析提醒我们,近年来我市极端天气频发多发,难以预测,非常规态势十分明显,局部地区出现严重洪、旱、风灾害的几率将有所增加。”
副市长吴道闻坦言,就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全市三防形势仍旧非常严峻,容不得松懈。
城市内涝短时间难根治
3月30日的暴雨,造成人员伤亡,教训惨痛。
吴道闻说,这反映当前我市三防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三防工作组织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吴道闻说,镇街一级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存在多头管水的局面,有关责任机制尚未明晰。比如说,部分镇街没有专门的三防指挥协调机构,对于极端天气的处置预案仍需完善、处置措施仍需加强。
防汛工程上,仍存在薄弱环节。“各镇街的河涌、排水渠淤塞情况仍需下大力气解决,有的排洪泵站不能及时发挥作用,遇上暴雨迅速出现严重内涝。已建工程,能否真正起到防灾减灾作用还有待实践检验,正在建的工程对于行洪排涝也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吴道闻说。
对此, 张国平也表示,“城市内涝问题短时间内还难以根治,一些地方逢雨必涝。”
设立短信预警系统,通知到户到人
吴道闻叮嘱,“今年务必要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要把问题想得多一些,把困难想得大一些,措施准备得充分一些,坚决克服麻痹思想。
应对措施上,吴道闻提出,首先要抓好三防工作预案。“必须明确出险时,人员疏散方式和路线,台风期间的临时庇护中心的开放地点,组织好极端天气的停课、停市等措施。”
张国平透露,今年要设立短信预警系统,通过基层三防的组织体系,及时将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递告知到每户每人,特别要覆盖学校、农户和沿河沿海企业等特殊人群。
“重点检查学生校舍、城乡易涝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建筑工地、简易厂房、旅游景点、渔港渔船渔排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吴道闻提醒。
内涝黑点要安排人巡查值守
城市内涝让东莞多次受伤。
“除了要加快城市内涝整治工程建设外,还要切实加强道路排水设施的管理保养,疏通排水管网和排洪河道,加强内涝黑点的巡查值守,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和做好危险区域警示标识,制定应急排涝措施,提高内涝应对能力。”张国平强调,东莞将配备必要的预警设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险工线段、安置点等设置警示标志牌,提高预警应急效率。
水务工程方面,必须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对水务重点工程、重点堤围、重要河道和险工险段,加强巡查值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及时整改处理。对中小水库、山塘,要按规定实施大坝安全鉴定,“该加固的加固,该报废的报废。”张国平说。
数据
从数据看东莞“三防”
目前,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前三批次397宗工程基本完成,第四批次123宗工程加快推进。其中,49宗正在建设,30宗已经完工,31宗欠发达镇机电排灌工程项目中有28宗已经完工,10宗省重点海堤加固达标工程、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和潼湖围达标加固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建起防洪标准较高的工程体系。
市区内涝整治一、二期工程已经完工发挥作用,整治后的区域没有出现明显积水现象。三期北侧分流工程(新开河系统)进度已完成95%,6000多米直径2.8米的管道铺设完毕,路面及其附属设施已完成恢复工作。
去年,共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1次,防风Ⅳ级应急响应3次,防风Ⅲ级应急响应1次,防风Ⅱ级应急响应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