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沪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7-22 08:45:13
  浙沪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区城运中心呼叫16号督察员!请报告你目前的位置。”
 
  “16号督察员收到,我正在巡查河道,目前水位正常,河面干净整洁。”
 
  这是7月12日下午,东莞市政府代表团来到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了解上海在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方面的做法时看到的一幕。
 
  实际上,假如将浦东比作一个人,透过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大屏幕,就可以观察和感知他所有生命体征,1200多平方公里浦东辖区发生的事情,一旦识别到信息异常,会在一秒钟内传达到“城市大脑”,进而可以及时快速处置。
 
  在这次浙江、上海行程中,东莞市政府代表团先后考察了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和杭州的城市大脑综合版,两市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基本达到了以绣花般的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强调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定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希望上海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那么,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到底是如何运行和管理这个超大城市的呢?7月12日,东莞市政府代表团来到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指挥大厅,参观了“日常管理平台”“协同管理平台”等平台功能和运行效果,以及神经元系统、渣土车、工地监管等智能化管理模块,了解了浦东新区“城市大脑”管理平台系统的运行、部门整合以及应急值班值守情况,并就上海市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的先进做法进行了深入交流。
 
  代表团成员看到,屏幕上的实时场景中,施工工地的渣土车有没有加盖、有没有及时冲水、工人有没有佩戴安全帽,都逃不过这个“城市大脑”的“千里眼”。
 
  据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讲解员介绍,如果把浦东比作一个人,观察这个人是否健康的所有生命体征都能在城市运行中心一览无余。哪里的消防车道被堵占了?哪里缺了井盖?哪里的老人需要帮助?遍布全区的30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传递到“城市大脑”。
 
  “比如,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的东方明珠一带,我们设置了人流检测系统,尤其是节假日,当人流达到了一定的阈值,系统就会自动预警,为我们下一步通知辖区内的处置力量进行处理提供参考和依据。”讲解员说,这仅仅是“城市大脑”感知的一个细节。
 
  做到这一点,背后是亿万字节的大数据支撑。浦东城运中心目前入驻了应急办、公安、120急救中心、城管执法、市容环保、市场管理、建设交通等15个城市管理一线部门,所有的政务信息都在一个平台共联共享。
 
  比如渣土车管理系统,包括车辆基础信息、智能发现、后台巡航等板块的数据,在大屏幕上实时变化。“今天到目前为止,上路的渣土车914辆次,其中违规渣土车是5辆次。”讲解员说,对此,系统将根据车辆违规的类型,将车牌号等信息推送给环保、公安等部门,而具体处置部门的处置情况,也会在系统中查询得到。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去年10月,我们发现上海一家实业有限公司的所属建筑垃圾运输车存在连续4次无证运输的违规行为,依据《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我们对这家公司进行退市处理。”讲解员说,“毕竟垃圾运输行业就那么大,我们的处理,对整个行业震慑很大,让各公司对于建筑垃圾运输更加自觉规范管理。”
 
  “头脑”活跃,“四肢”也要发达有力。和其他的“城市大脑”相比,浦东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除了区级层面的设计外,街镇和村居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得以充实。如今,浦东36个街镇都建有城市运行分中心,此外还有无数的村居网格员、委办局现场督察员在外巡查。
 
  在这里,代表团成员看到管理中心通过大屏幕,呼叫正在巡查河道的16号督察员。督察员巡查河道的画面,传回管理中心。讲解员介绍,“城市大脑”可以随时与任何一名网格员、督察员进行视频对话,也可以查看每一名网格员的行动轨迹、任务清单、处置情况。比如,督察员现场发现有暴露的垃圾,那么辖区的街镇就要立即派人前往处理。这对于所有城市管理者而言,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将变得更加可行。
 
  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标准。在常态管理的基础上,浦东还开发了一系列专项管理模块,更精准地满足群众需求,更高效地解决城市管理顽症。例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模块汇集了从多个渠道过来的群众诉求,系统自动对排名靠前的诉求进行实时抓取,并形成管理建议,推送给相关管理部门。比如噪音扰民等要求即知即办,5分钟内作出响应。另一类是不满意工单,均要求二次办理或上提一级处理,以“群众100%的理解和认可”作为销项依据。
 
  要说城市大脑,就不得不提杭州。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
 
  如今,这座城市的城市大脑运行得如何,发展成什么模样了?带着这些问题,东莞市政府代表团于7月10日来到杭州云栖小镇,考察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
 
  杭州城市大脑的开发,源于治堵攻坚。车多路少、事多警少,杭州曾是交通拥堵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015年至2016年,杭州的拥堵排名一直在全国第二、第三的高位徘徊。
 
  为了破解这一城市顽疾,基于“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交通治理”的思维,从2016年12月起会同在杭高新企业,垂直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于去年6月建成城市大脑V1.0,今年9月将迭代升级到V2.0,开启了杭州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警务机制数据化的深度变革。2018年,杭州从全国排名第五拥堵的城市,降到了第57名。
 
  治堵的成效,让杭州看到了城市大脑的威力。现在,杭州城市大脑升级为综合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由阿里云、数梦工场、富士康、依图科技、华为等13家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有深入研究的企业,以及杭州市11个政府部门的资源参与建设。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
 
  升级后的城市大脑,为何叫“综合版”?据杭州城市大脑营运中心的讲解员介绍,以前的城市大脑,更多的是服务单一部门,如交通治堵等。而这次综合版的发布,是在整个城市层面更好地厘清交通、发改、城管、卫健、旅游等各部门的关系,通过数据融通,产生协同效应。
 
  通过杭州城市大脑营运中心的大屏幕,讲解员为代表团成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针对旅游,城市大脑综合版开发了“欢快旅游”,在客流数据监测与分析的基础上,联手推出了公园年票使用范围由主城区向区县延伸的利民措施,并通过数据+算法实现智能旅游,让游客躲避拥堵和各种排队等待,实现个性化定制,一部手机畅游全程。在大屏幕上,记者可以看到萧山当前已经接入四个景区,看到当日使用手机快捷购票,实现20秒入园的人数为1156人。
 
  针对卫健方面,城市大脑综合版推出“舒心就医”板块。通过大屏幕,讲解员表示,目前可以看到全市已接入了245家公立医疗机构,包括11家市属医院、38家区、县(市)级公立医院、19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家省级医院。在这些医院看病,可以实现“先看病后付费”。
 
  “大家都知道,一般患者看病,一次就诊一般要付费两到三次,有的患者当天还可能会看不同的科室,或者次日还要再看的,付费的次数就更多了。”讲解员说,围绕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舒心就医”的切入点放在减少付费环节上,根据患者的芝麻信用,获得门诊、急诊500-5000元不等,住院15000元的信用额度,患者可以在就诊结束后在院内一次性自助付费,也可以回家通过手机支付医药费。记者通过大屏幕看到,需要支付的医疗费到目前为止,48小时内未付的资金数额只有24000元。
 
  对于司机来说,常常会因为停车离场时遇到的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烦躁不已。针对停车“离场难”,城市大脑综合版则开发出“便捷泊车·先离场后付费”,大大改善了司机停车离场体验。据讲解员介绍,只要司机通过手机绑定车牌,在车辆出场时直接抬杆放行,出场后对停车费用进行扣费,大大节约了车主在杆前等待的时间。
 
目前,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已实现杭州区县市全覆盖,接入了全部公共停车场库以及包括嘉里中心、湖滨银泰、杭州大厦在内的商业停车场共1800多家  、26万多个泊位,形成了一张稳固增长的杭州停车静态交通网络。除了先离场后付费功能,今后城市大脑停车系统还将实现停车诱导、反向寻车、车位预约、共享泊位等特色停车应用场景,为车主们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
 
  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设在上海浦东展览馆,整合109个单位、431个系统、308万智能水电气表、近4万物联感知设备、11.8拍字节海量数据,按照“多种平台合一,多项任务切换”的原则,实现平急结合、综合管理、运转高效,构建问题发现及时、处置快速有力、指挥调度统一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对接,建设完善“神经元系统”,增强对群众需求和城市管理问题的感知能力。在城市设施、环境等6大领域研发了50余个智能化场景,来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通过体征、专项、应急三类场景,提取了接警数、实有人口、地铁故障等25项城市核心管理要素,实时监测运行体征指标。
 
  城市大脑是杭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数字基础设施。参与城市大脑协同的有数十个市级部门、区县(市)/乡镇街道,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等,其中有17个专班成立并在云栖小镇驻场办公。城市大脑综合版的关键突破是建立了城市大脑的中枢系统,每个管理或服务主体把数据系统接入到中枢系统,并在此产生交互和协同。另外,城市大脑综合版还发布了“欢快旅游”“畅快出行”“舒心就医”“便捷泊车”“智慧警务”五大系统,以及基于华数TV的“居家服务”。基于中枢系统的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正式延伸至城管、卫健、旅游、环保等领域,并推出9项惠民举措——交通全域应用、优驾自动容错、重车全程严管、泊位全城共享、先看病后付费、华数智慧生活、桐庐智能旅游、建德数字专列、公园卡郊县游。
 
  近几年,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城市大脑”渐成热词。现在,很多城市都提出了要做城市大脑。可见,城市大脑已成为建设现代城市所必不可少的“利器”。这次,东莞市政府代表团在浙江、上海的考察学习活动中,无论是杭州的城市大脑综合版,还是上海浦东新区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都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基本达到了以绣花般的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比如,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交叉、管理粗放、缺乏协调等是当代中国城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浦东新区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集合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公安、消防、急救、防汛、城市管理等职能部门的实体运作机构,有力克服了条块分割等缺陷,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实现飞跃。
 
  现在很多城市也在打造城市大脑,它们也提出一些思路,例如将更多的数据打通,但实践过程中要将各部门的端口打通对接是非常难的。杭州的城市大脑则提出了将所有系统实时接入到“中枢系统”当中,以此实现更多的子系统实时场景应用。
 
  上海和杭州在城市大脑建设方面的很多经验,非常值得东莞借鉴。它带来的启示有:一是我们城市管理的一些领域还处于被动式应急管理状态,要向上海、杭州学习,加快建设现代监管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的潜在风险信息实施有效的收集分析、研判预警;二是东莞要充分用好现有的“智网工程”“数字城管”“行走东莞”和巡河巡湖等资源,突破城市管理的条线部门限制,对目前小而全的部门进行改革和聚合,利用先进技术改革城市管理方式,实现从“传统城管”到“数字城管”,从重“单一”到重“综合”,从“单兵作战”到“条块融合”的转变,真正用绣花般精细的功夫管理好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三是要改变“政府拼命干,群众站边看”的现象。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必须“撬动”社会主体参与,鼓励普通市民的加入,形成多方共建共治共享“一盘棋”新格局。(记者 李金健)(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