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安办:市民勿随意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03-25 08:33:15


资料图

  莞讯网:近日,东莞谢岗一家三口因为采食毒蘑菇发生了严重中毒。近期气温回升,雨水充沛,各种菌类长得又大又靓。市食安办发布食品安全预警通告,提醒市民切勿随意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

  “民间流传一些关于辨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市食安办专家表示,野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辨别。

  今年已现首宗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

  去年,我市长安镇接连发生了两起误食毒蘑菇致人伤亡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其中去年4月5日的事件中,共造成12人中毒,4人死亡。4月13日的事件,也导致2人中毒生命垂危。上述两起事件,均发生在长安莲花山,中毒者均为采摘并加工食用野蘑菇所致。

  今年3月16日,来自湖南的一位男子带着一双儿女去爬山,中途跟随人群采摘野蘑菇,回家加工食用后,导致了一家三口严重中毒,成为了今年东莞首宗误食野蘑菇中毒事件。

  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从2000年至2013年,广东地区有案可查的蘑菇中毒事件共有73起,中毒299人,死亡38人。

  五种民间辨别方法不可靠

  市食安办专家表示,“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凭肉眼难以鉴别,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此前,东莞相关主管部门也曾发布了关于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宣传手册,其中提到以下五种说法不可靠。

  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广东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认为它无毒。

  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提醒:食用蘑菇中毒应及时催吐就医

  为预防毒蘑菇中毒,市食安办提醒广大市民勿随意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发生中毒;经营蘑菇的企业和餐饮单位要提高警惕,严把采购关。

  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ml-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后,务必立刻到医院诊治。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