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讯网:城郊的偏远楼盘、社区也可与城区享受“无缝对接”了。昨日,记者从市交通局集中采访中了解到,东莞市小巴运输有限公司将增加50辆小巴作为城巴的“补充力量”,同时原先150辆旧小巴也将统一换新。市民可在4月30日前对线路设计和运营提出意见。
相关负责人透露,调整后将设计2到3条线路投入试验。本次拟开辟的小巴线路以连接市区主要居住区、岗位集中地区、消费区和行政办事区为主。新开线路还将采取“大站快停”模式,线路不停靠途经道路上的所有站点,仅停靠客流较集中站点。
【现状】
40分钟等不来一辆小巴
2009年5月31日,东莞50辆东风莲花CNG单燃料城市小巴正式投放运营,作为城巴的补充。这是东莞市首次推出环保型的CNG天然气公交小巴,也是广东省内首个推行CNG公交的城市。然而,运营5年之久的小巴公司,却饱受市民诟病,小巴难等、司机态度不好等问题日渐凸显。
“2月16日,我在南城步行街等了近40分钟,才等到一辆小巴,而且司机态度不是很好,路上遇到摄像头就急刹,让我非常不舒服。”市民郭先生告诉记者,小巴动辄四五十分钟才来一辆,非常难等。
对此,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公交管理科科长黎俊峰表示,目前投入使用的150辆小巴虽然仅仅使用5年,但由于返修率高、一些零部件难配,导致部分线路缺班、难等的情况严重。
【摸底】
经营困难加剧小巴难等
据了解,交通部门设置城市小巴的初衷,是打算作为城巴的有益补充。小巴相对灵活的优势,覆盖大型客车难以进入的社区、道路,满足重点线路夜间城巴收班后群众的出行需求。
在线路设计上,交通部门原先打算让小巴运营覆盖整个市区及部分镇区,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边远地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市民出行需求,减少公交出行的换乘次数,扫除公交盲点,使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但小巴实际运营起来,情况却不是如此。在东城、南城早晚高峰时期,热门线路乘客数量众多,城巴比较拥挤,而小巴经过的偏远区域却空置率很高。这不仅没有形成补充,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由于经营困难,也导致小巴公司不愿意投入,进一步加剧了“小巴难等”的现状。
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承认,虽然小巴的运营路线主要在核心城区内,但多数只是覆盖城市中心区外围,尤其是市区周围的一些大型楼盘和社区,造成资源浪费。下一步,交通部门将进行优化调整,核心城区内的公交盲区和呼声较高的站点也会根据需求设计到线路里。
【破局】
根据热点区域设计线路
东莞现有的150辆城市小巴中,有一部分车辆于近期达到运营时限,在更换新车的同时,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有关“大站快停”运营的线路。
实施“大站快停”运营模式的线路,与原有的城市小巴线路并不冲突。即在不改变原有城市小巴线路和站点的基础上,再投入一部分城市小巴,在高峰期时段运营热门区域和热门线路。
据悉,这些热门区域和线路主要为大城区的居住区、岗位集中地区、消费区和行政办事区。向市民征集意见,也是为了了解市民的公交出行状况,使交通部门界定的热门区域和线路跟市民出行实际更加合拍。
据介绍,下一阶段,城市小巴更新将分两批进行。近期投入100辆新的城市小巴后,预计今年6月份投放另一批100辆城市小巴。较之原有的150辆城市小巴,在数量上将会直接增加50辆小巴。而在线路调整过程中,将会根据市民建议,再对现有线路进行调整,以满足上下班高峰时段市民出行的刚性需求。
“大站快停”
在不改变原有城市小巴线路和站点的基础上,再投入一部分城市小巴,在高峰期时段运营热门区域和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