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莞镇街、园区乡村振兴建设一线

镇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3-21 07:50:49
  走进东莞镇街、园区乡村振兴建设一线
 
  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东莞迎来改变乡村面貌的最好时机。” 3月18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促进富民兴村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我市基层治理水平。“用一场实实在在的变化,展现新时代东莞独特而优美的城市形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聚焦重点、攻坚克难,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实见效?即日起推出《新乡村 新气象 新活力——东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深入各镇街、园区,走进乡村振兴的建设一线,聚焦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探寻成效初显的美丽乡村,展现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气象、新变化、新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加油鼓劲。敬请垂注。
 
  走过塘厦石鼓社区田厦大道,记者的目光立即被一栋挺拔高耸的米黄色建筑吸引,不禁驻足端详:近13米高、50米长的两层仿苏联式建筑矗立在崭新的广场上,斗篷式大瓦屋顶下淡黄色墙体搭配对称的白色柱子和阳台,在周边一众民居中熠熠生辉。
 
  这座石鼓会堂,陪伴村民走过四十载风雨,不久前刚完成保护修缮,成为社区一道亮丽风景线,重新载起村民乡愁记忆,并计划用作文化活动或村民集体活动场所。
 
  “会堂修缮前陈旧残破,周边杂草丛生,像废墟一样,村民不敢进去,也不愿经过,但现在,大家每天到那休闲散步,华侨回来也会去那里参观拍照。”石鼓社区居民黄女士这样向记者介绍。
 
  这座曾做过村民集会文化场所,承载过社区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的会堂,一度因陈旧老化湮没在杂草中,如今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中得到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焕发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陈旧残破、墙体发黑、锈迹斑斑”“杂草中的废墟,影响村容村貌”“社区卫生死角、藏污纳垢之地”……眼前的石鼓会堂,让人难以与旧照片和社区居民口中形容的景象联想起来。
 
  一场“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程,改变了这片“废墟”的命运。
 
  “去年市、镇、村投入200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会堂进行保护修缮,在会堂周边建了广场、公园、停车场等,增加近2万平方米休闲空间,于去年底竣工。” 石鼓社区党工委书记黄再洪口中的这些“改变”,为石鼓社区居民津津乐道。
 
  “以前大家都躲着走,现在变漂亮干净了,大家茶余饭后都来这散步,很多不在社区住的村民,甚至在香港定居的村民、国外的华侨都回来看这个会堂,一下成了网红景点。”黄女士和邻居们经常到会堂旁的广场公园散步,每每说起这些变化,都竖起大拇指点赞。
 
  和石鼓会堂一道“重生”的还有不到百米远的江夏书院, 这座已有7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中,一改“陈旧残破、杂草丛生”的旧貌,将变成村史馆。
 
  在石鼓社区“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程中,居民感受到的改变还有很多:坑坑洼洼的旧路翻修一新,新建的凉亭,新增的绿化……
 
  如今,徜徉在石鼓会堂周边的广场上、公园里,居民们的话题和思绪常常飘回40年前,那时的会堂也是村民聚集的场所。
 
  今年56岁的黄福有是见证者之一。
 
  黄福有记得,上世纪70年代,社区(东莞县塘厦人民公社石鼓大队)想建一座会堂,人们开大会、看电影、文艺演出不用风吹日晒雨淋。当时男女老少一起义务上阵建造会堂,香港的石鼓乡亲捐赠钢筋,才十几岁的他也从远处担来石子。
 
  1979年,会堂完工,这座两层高、建筑面积1630.90平方米的会堂宽敞亮堂,成为当时社区最高大上的建筑,也是最热闹的场所,更是社区改革发展的见证者——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石鼓大队利用会堂创办了石鼓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石鼓毛织厂,村民洗脚上田进会堂成为工人,黄福有也于1987年成为石鼓毛织厂厂长。
 
  此后,会堂一直用作厂房,直到2012年,日渐老迈的会堂结束30多年的厂房史,暂时闲置,渐成废墟。
 
  在黄福有等石鼓居民看来,相伴40年的石鼓会堂,早已成为他们乡愁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堂修缮后,如何活化利用,也是他们最关心的。
 
  “乡村振兴就是要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幸福感获得感。”黄再洪告诉记者,社区曾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探讨会堂活化利用,计划作为社区麒麟队的训练基地或村民文化活动场所,让村民更实在地享受美丽幸福村居的建设成果。
 
  今年,塘厦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开展“一村一品牌”创建工作,年内推动5个社区完成村史馆建设。突出抓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专项行动,整治社区“烂路”,清理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打通“断头路”,完善道路照明、人行道、停车线、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年内推动至少16个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从居民躲着走的废墟,到散步打卡首选地,寻找“乡愁记忆”的地标,塘厦石鼓会堂“重生”背后,是“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程给石鼓带来的变化,是乡村振兴石鼓探索和实践成效。
 
  无论是活化利用的石鼓会堂、江夏书院,还是新建的凉亭、翻新的道路……各种各样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是居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既回应了居民改善村容村貌的迫切需求,又提升了社区品质内涵, 增强社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这份变化和成效背后,是精心谋划和大力投入,以石鼓会堂为例,从超过2000万元的大手笔投入,到“修旧如旧”的坚守与原则、对周边环境的改造与美化绿化,再到活化利用的方向,无不着眼于构筑宜居新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今的石鼓会堂之于石鼓居民的吸引力和意义,不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份文化魅力,更是一个乡愁记忆的载体,是一份幸福感获得感,其中恰恰是乡村振兴的要义——留住乡村的“形”、守住乡村的“魂”、吸引乡村的“人”。(来源:东莞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