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莞·四季如歌”春季主题活动启动
3月16日,“畅游东莞·四季如歌”春季主题活动暨石排镇“巾帼美丽乡村游”文化旅游活动,在石排镇塘尾古村启动。本次活动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石排镇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出席。现场举办了乡村旅游资源图片展、非遗文化展、旗袍秀、东莞美食文化展示、乡村探秘之旅等系列活动。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陆世强在活动致辞中指出,举办“畅游东莞·四季如歌”春季主题活动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本次活动是东莞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具体行动,以后将提供更多更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该主题活动为期3个月,活动以“‘乡’约莞邑 ‘村’光无限”为宣传口号,通过挖掘和整合我市乡村历史文化、休闲农业、民俗节庆、特色美食等特色资源,串点成线,推出古村探秘赏花之旅、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之旅、乡村美食休闲之旅、民俗文化体验之旅等8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和多种文化旅游产品。
除了举办春季主题活动外,夏季将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把握7.1建党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虎门销烟180周年等时政热点,全方位推介东莞红色文旅资源,保护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秋季将以“体育+生态游”为主题,把握国际体育赛事在东莞举办的契机,开展旅游资源推介及城市形象宣传;冬季将以“美食+购物”为主题,把握元旦、春节消费和旅游节点,推广东莞饮食文化、酒店品牌、工业旅游资源。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周末放下城市生活喧嚣,欣赏美丽花海,领略乡村田园风光,品读藏在古村里的故事和美景。
踏青不远游,跟着这8条东莞乡村旅游线路,邂逅一场春日悠闲时光。
A 古村探秘赏花之旅
寻幽访古!古民居、祠堂、炮楼、古井……走进古村,其中不止满眼的纯净与古朴,更多的是深厚的历史和道不尽的古老故事。
在塘尾古村的不远处,还有一座寺院——云岗古寺,是全国少有的融合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的古寺。
看了古村,还能去潇湴湖、海仔湖赏花,当然,附近的丹霞景观之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公园,也值得打卡。别忘了去鲤鱼洲体验“世外桃源”的生活,骑单车、垂钓、赏花、体验农家乐。
古村游,还有一个推荐就是茶山,茶山南社古村是一座岭南建筑的“活的博物馆”。与南社古村落相距咫尺的是牛过蓢古村,虽规模略小,但民居、祠堂、书屋、里巷、池塘、榕树群等样样俱全。对哦,去茶山记得去莞府腊味文化生活馆逛逛,饭后到燕岭国家湿地公园,绿道骑行、踏青赏花,惬意十分。
路线1:石排塘尾古村落、云岗古寺——潇湴湖、海仔湖——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公园或鲤鱼洲
路线2:茶山南社古村、牛过蓢古村——莞府——隐香古苑民宿——生态园燕岭国家湿地公园
B 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之旅
阳春三月,麻涌处处生机勃勃,农产品赏玩,钓鱼、摘果、自烹、野炊。在这里,感受一番岭南水乡的柔情是最好不过了。乘船游览,百亩“漂花”美不胜收。沿湖骑行,一路上鸟语花香,绿植绕道风景不逊色于水上游湖。与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仅一涌相隔的,是岭南盆景文化博览园。园区内有3000株造型各异的盆景,源于自然的假山、玩石,颇有走入苏州园林的感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横沥稻香饮食文化中心可算得上是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中心内设多种设施,适合一家大小进餐玩乐,边享用美食,边了解饮食文化。春天的农业园亦是果实累累,带上家人和孩子,来一场农耕体验、进行一次科普教育,也是不错的选择。
路线3:麻涌古梅园/汇一果园/创艺生态园——游览华阳湖湿地公园——参观岭南盆景园——品水乡特色美食
路线4:横沥稻香饮食文化中心——东坑农业园/企石“我的农场”休闲
C 乡村美食休闲之旅
常言道:“清溪禾雀甲岭南”,清溪大王山成为禾雀花最佳的赏花景点。赏花后想放松身心,入住塘厦三正半山酒店,体验东莞第一个温泉便是不错的选择。第二天去攀登“东莞第一峰”——银瓶嘴,美景尽收眼底,让你亲身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虎门的美食体验自然要从海鲜开始,当然还有驰“厚式”腊肠和蛋卷。同时,可以到厚街太粮米业了解米的文化。当然,是烧鹅濑粉。
路线5:清溪大王山——品客家风味菜——入住塘厦三正半山酒店——谢岗银瓶嘴
路线6: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品海鲜——厚街鑫源食品/太粮米饭探知馆——品厚街腊肠和烧鹅濑粉
D 民俗文化体验之旅
说到莞香,不得不提“中国沉香之乡”寮步,牙香街文化旅游区,寮步社区牙香街、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都是了解莞香的必选。闻了“莞香”,接下里就可以顺便去体验岭南特色民俗活动——茶园游会。
常平也有无人机科普展厅、科技体验中心,你可了解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的科普知识,还可参与实操体验。常平的隐贤山庄,适合放松自我,30多个机动游乐项目,让你乐而忘返。
路线7:寮步牙香街、沉香博物馆——茶山参观南社古村——入住民宿——参加茶园游会
路线8:常平异能无人机体验——隐贤山庄——入住丽城假日酒店——常平铁道公园(记者 董珊伶)(来源:东莞时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