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松山湖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

镇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1-30 10:49:57
  2018年松山湖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
 
  1月24日上午,距离园区年度工作总结会议结束不到48个小时,来自东莞松山湖24个部门的负责人便又聚在了一起。这次会议上,松山湖对落实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2019版指标进行责任分工,在吹响松山湖向先进高新区挺进的创新发展新号角的同时,也成为东莞基层全面提升执行力的生动缩影。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松山湖奋力作为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园区统筹、改革开放、城市品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交出了一份逆势前行、强劲发展的年度成绩单。2018年,园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税收总量、增量等多项指标领跑东莞,初步实现了建园初期“再造一个东莞”的梦想。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松山湖正迎来“二次创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前不久召开的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东莞提出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新目标,松山湖园区上下将强化执行力建设,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进取心,加速向先进高新区挺进,奋力书写“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优秀答卷。
 
  2008年,岭南著名画家李国华受邀到东莞松山湖创作了《松湖烟雨》中国画长卷;十年后,其子——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李劲堃再续前缘,领衔艺术名家创作了同名长卷,让人们得以在画卷中一睹松山湖发展变迁。
 
  在2018版的画卷中,中国散裂中子源、华为溪流背坡村、大学创新城,中科云计算、幸福花园等城市地标徐徐展开,各类创新载体隐藏于碧水绿荫之间,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在园区完美融合,成为见证松山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科技牵山水、梦起松山湖。”2001年,为应对国内区域竞争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推进东莞发展模式创新和增长方式转型,实现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发建设松山湖的决定,提出把松山湖作为东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龙头的战略构想,努力实现“再造一个东莞”的梦想。
 
  如今,这一梦想已成现实。2018年,松山湖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同比增长13.9%,超过2001年东莞全市GDP(578.4亿元),已成为东莞经济建设主力军。
 
  观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纵观松山湖过去一年各项经济指标不难发现,量质齐升成为园区发展的突出特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园区税收预计将突破170亿元,总量和增量均位居东莞全市第一。
 
  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2018年,松山湖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2.24亿元,同比增长22.6%,快于全国全省全市,在连续多年保持在百亿元以上高位总量的同时,为东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成重要支撑。
 
  在其他细分经济指标方面,松山湖同样表现不俗。2018年,园区进出口总额预计突破2000亿元;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额256.6亿元,其中协议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29.3%;园区主力军、生力军、后备军企业梯队壮大,园区高企总量达到358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高企超过3家,另有3家企业入选“2018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榜单。
 
  这些指标,为园区书写“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优秀答卷打下坚实基础,为松山湖加快向全国先进高新区挺进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一条线上的产业工人已经减少到17人,比四五年前的86人减少了近80%,而且精度各方面都有明显提升。”走进松山湖园区内某知名手机厂商基地,车间主管正在向来访者讲述着车间里发生的变革。荣誉墙上,贴满了来自各个岗位的员工照片。
 
  车间主管骄傲地说,这场“车间里的革命”,不仅推动了传统制造设备向智能制造设备升级,更推动了传统产业工人向技能人才升级,“车间里面很多工艺的提升、流程的优化,都来自一线岗位的创造,我们把这些技改成果的效益奖励给员工,让所有人共享智能制造的红利,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效率提升已经精细到按秒计算”。
 
  类似产业迭代升级的故事,如今每天都在松山湖上演。以打造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建园以来,松山湖始终坚持以产业立园,迄今已建立起以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成功引进华为终端、生益科技、新能源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
 
  2018年,园区预计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占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已成为东莞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新兴产业主战场。
 
  接下来,松山湖将坚持产业立园不动摇,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营商环境为依托的高品质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园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具体来讲,园区将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培优育强”“项目攻坚”三大行动,抢抓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换档机遇,推动华为松山湖项目、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等项目加快建设,培育发展一批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补全做优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整体向高端攀升;不断壮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壮大企业集群和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健全园区生物技术产业体系,营造生物产业集聚氛围;大力培育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深入挖掘园区科研团队和先进技术资源,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点扩面、积攒动能;同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梳理人工智能攻关核心技术清单,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着力增强后续发展动力和活力。
 
  从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到新兴产业的率先突围,再到布局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在当下这场全球竞速的产业分工调整接力赛中,松山湖正以主动拓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版图的姿态,为东莞提升产业能级、推动发展动能调速换挡厚植根基,重塑经济发展竞争力。
 
  绿荫夹道,青山叠翠,荔枝林深处,是中国散裂中子源(以下简称“CSNS”)所在。2019年1月,来自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团队,刚刚在CSNS完成了首批港澳地区用户实验,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办主任陈延伟透露,CSNS自去年通过国家验收以来已完成多个用户单位多个样品实验,并取得了首批重要科学成果。
 
  2018年,由中科院院士王恩哥领军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相继落地松山湖,并成功吸引10个全球顶尖创新研发团队进驻,CSNS对高端科学家的“磁场效应”开始显现。在陈延伟看来,随着松山湖在全省乃至全国创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未来在松山湖见到全球顶尖科学家将不再是新鲜事。
 
  从一片荒凉的荔枝园蝶变成为科技与生态并举、新城与产业并进、创业与宜居并存的科技新城,建园18年来,松山湖成功集聚了一大批创新资源,从CSNS、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和科研机构落户在松山湖片区,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在这里逐步成型;到先后引进了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北大光电研究院、国际机器人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约30家,再到吸引陈和生院士、王恩哥院士、汪卫华院士、赵忠贤院士等顶尖科学家到松山湖创新创业,成为东莞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区域,松山湖已经成为东莞创新发展主引擎所在。
 
  在前不久召开的东莞两会上,东莞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中子科学城等“对接湾区三大战略平台”,全力推动中子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协同合作,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创新是高新区的本质特征,是高新区血液里的‘核心基因’。松山湖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散裂中子源为依托,以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当好全市科技创新的‘火车头’。”
 
  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黄少文表示,松山湖将紧紧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狠抓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城市品质和社会治理,厚植引领型发展新优势,奋力书写“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优秀松湖答卷,打造引领东莞发展的创新高地。(记者 黄少宏)(来源:南方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