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科技“黑中介”现形:政府的钱不拿白不拿

评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03-13 08:47:44

  东莞日报:每年20亿元的“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具体用在哪里?每年会用多少?

  沈海邑(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20亿元是我市每年用于“科技东莞”工程的一个预算安排数,并非财政每年的实际支出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当年项目的实施情况,实际拨付的金额可能少于也可能多于预算数。根据“十二五”规划,“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共分8大专项、24个专项资金。8大专项分别为:科技发展专项,产业发展专项,外经贸发展专项,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质量发展专项,科普专项,市预留资金。

  专项资金分配实行统筹与切块相结合。切块的资金,由市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调配、合理安排,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负责这8大专项、24个子项目的业务部门主要是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外经贸局三大局,另外,还有市金融局、市科协、市质监局等。

  东莞日报:“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立项资助的项目,失败的案例多不多?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

  沈海邑:这些年,我们所扶持的项目,确实有失败的案例。其共性原因大概有三类,一是项目主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市场把握不准,导致项目最终失败;二是有些项目在技术上、理念上存在局限,无法攻克既定的科技难题;三是有个别项目申报主体本身动机不纯,通过伪造申报资料来骗取立项。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政府资助科技创新的一大原则。政府首先要杜绝第三类情况的出现,新的政策对失信企业有非常明确的处罚处分规定,譬如,公示通报其不良信用记录、取消其三年内申报财政资助的资格、追缴已资助资金等。政府要把资金用来扶持真正以创新为目的、为创新进行了努力、准备了资源的社会主体。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提升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专家评审研判能力也需要提升。

  东莞日报:为什么有的企业项目申报成功后,称到手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资金?这让人觉得科技项目评审“隐性成本”很高。

  沈海邑:这里解释一下,企业申报成功后,到手的资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这有两种情况:一是项目本身设置的原因。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我们在一些项目设置上规定项目立项后只拨付首期的资金,余下的部分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而拨付;有些则规定根据项目自筹资金的投入数量,财政才会相应按比例拨付资金。如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无法实施,或者企业后期自筹的资金拨付不到位,那么财政余下的资金是不再拨付的,这可能导致部分项目在申报立项后实际获得的资金减少。另一个情况就是你们说到的,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性成本高”的情况,但我相信这是个别现象。

  另外,由于“黑中介”和一些不法机构、人员的存在,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严重干扰和影响了项目的组织实施,也推高了企业项目申报的成本,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我们必须严厉打击和清除。我们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依靠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的支持,但这些中介机构必须符合市场化运作机制。然而,有的机构为了牟利,帮企业做假资料、假账。有些企业由于对政策不大了解,对做假资料、假账也不拒绝,没有认识到其严重性,认为反正是拿政府的钱,不拿白不拿。这就出现了你说的这种情况。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