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穷山村的奋斗之路
六七年间,对一个村庄的发展,能改变什么?全国数百万村庄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对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来说,却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七年前,鲁家村还是一个落后村薄弱村;七年后,一跃成为全国田园综合体试点村。这个浙北的普通小村庄是如何一步一步奋斗出来的?带动鲁家村发展的又是怎样的一班基层干部?千帆竞发浙江行,我台记者走进湖州市安吉县,寻找鲁家村蝶变的密码。
上午8点半,当记者来到鲁家村村委大楼,这里已是门庭若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慕名来到湖州安吉县郊的这个小村庄,参观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已有五个参观团到访。
而在会议室的另外一端,出差北京一周的鲁家村“当家人”朱仁斌,上午十一点才回到办公室。他还告诉记者,昨晚11点,他才坐高铁回到安吉。早上八点十分县里有个会,就赶过去开会了。
当天,朱仁斌的工作日程表不断地增加:上午两个接待任务、中午与代表团交流,下午连开数场会议,班子会议则已排到晚上。
据了解,这种代表团和投资方纷迭而至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鲁家村上演。以家庭农场为特色的鲁家村去年被纳入国家首批15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之一,村里有上百个项目同时动工,18个家庭农场正加快建设,将整个村庄串联成一个大景区;村委大楼俨然一个工程指挥部,会议室最常见的就是项目对接会或者工程推进会,村干部都忙得不可开交。
10月1日,鲁家村景区就将全面开园运营,每名干部手上都挂钩十几个项目。尽管开完项目推进会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朱仁斌还是照常去农场盯进度。农场还没到,朱仁斌就接到反映果园里的水果被偷,农场主都在埋怨监控系统建设进度太慢。
没有视频监控,农场靠一两个工人管不过来。虽然鲁家村规划了智慧旅游系统,将18个农场连接起来实现一张网管理,但眼下只剩两个月时间,工程建设进度,并不如人意。对此,朱仁斌当场发了火!
朱仁斌每周都至少要到农场转上几次;现场落实了监控设备安装日程,以及了解农场装修进展难题后,天色已渐晚。
问
记者:
现在是晚上六点,然后七点您还要开会, 那您都没时间吃饭了?
答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
回家吃,活是干出来的 ,你看着我今天这样一天, 就是我这七年差不多的真实写照。
村里的班子会议时常要挪到晚上召开,夜色中灯火通明的村委办公楼,是周边居民常见的场景。村里的广场和村道也陆续热闹起来,“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鲁家村今天的面貌,是村民们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鲁家村村民纷纷告诉记者,之前鲁家村都是荒山,也很穷,现在有了广场,环境变得优美起来,晚饭后大家都会出来玩。村民还说,这些变化离不开朱仁斌书记的努力,朱仁斌书记就像是火车头,而大家是轮子跟着他转 ,把生活越转越美越转越好。(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