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讯网:2012年4月至12月,宋女士在东莞东城某美容中心先后花费32万元注射了一系列美容针。这年10月起,宋女士出现面颈部脓胞、红肿、痒,声音变粗,浑身无力等症状,多次就医,医生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宋女士认为是注射美容针所致,要求美容院双倍赔偿美容款64万元遭拒,遂向东莞市消委会投诉。
消费者:证据不足维权难
市消委会调查发现,该美容机构并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由于服务期间,宋女士都是通过刷卡、转账的方式消费,只有部分消费项目登记而无完备的消费凭证资料提供。况且注射美容消费记录及刷卡账单显示的企业名称与被投诉企业登记名称不符,甚至部分款项汇入私人银行账户,因此被投诉方完全否认宋女士有注射美容针的消费事实。
鉴于宋女士无法有效举证在“东莞市东城某美容中心”注射美容针的消费事实,且双方就退赔事项意见分歧较大,无法协调。为此,东莞市消委会通过各方调查,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律师点评:注意保留收集证据
美容成为现代女性日益追捧的一个话题和行业,各种美容中心也异军突起,但由于美容行业发展的时间短,美容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从而导致这个行业成为法律的“灰色地带”。
美容中心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行业,且对人的生命及健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由于我国对于这一块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消费者受到侵害却无法向美容机构争取到应有赔偿的情况。
宋女士虽然是在东莞市东城某美容中心消费,也刷了卡,但是由于其提供的消费凭证不完备,导致最后很难证明她与美容中心成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律师提醒,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患者要注意收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等相应证据。
消委会提醒:要选择口碑好的商家
本案宋女士到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机构进行注射美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涉及注射美容项目的消费凭证、协议、刷卡转账单等书面证据资料上的企业名称与被投诉美容机构名称不一致,无法证实与被投诉美容机构的消费关系,维权证据严重不足,是导致维权困境的重要原因。
消委会提醒消费者,美容美体时,除了要选择口碑好的商家外,还要了解产品、仪器和服务的合法性。此外,还要索要付款凭证和签订服务合同,发生消费争议或身体伤害,应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