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区治涝1.9亿花在哪? 管理混乱谁之责

万象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天下  2013-08-22 08:44:16

  东莞市2010年的市区内涝整治工程,投资总额为1.9亿,目前涉事多方反馈的信息显示,当年该工程三个子项目:莞城市桥河系统、东城下桥河系统以及南城雀巢片区内涝整治工程的投资额分别约为1914万、2114万以及4540万元,相加仅为8568 .95万,是数据核算有误还是有1亿用在别处?

东莞市区治涝1.9亿花在哪? 管理混乱谁之责
</p><p>昨日上午,市水务局排水管理科科长赖清华等来到东城板桥泵站了解情况。</p><p>

  昨日上午,市水务局排水管理科科长赖清华等来到东城板桥泵站了解情况。

  莞城、东城、南城三个子项目仅花费8568 .95万元

  其中莞城、东城花费与城管局公布的造价差距甚大

  公开资料称,被列为东莞市2010年十件实事之一的市区内涝整治工程,投资总额为1.9亿元,目前涉事多方反馈的信息显示,当年该工程三个子项目:莞城市桥河系统、东城下桥河系统以及南城雀巢片区内涝整治工程的投资额分别约为1914万、2114万以及4540万元,三者相加仅为8568 .95万元,是数据核算有误还是有1亿元用在别处?东莞市水务局有关人士表示,8568 .95万肯定不准确。

  城管局公布三个子项目耗资1.9亿

  市区内涝整治工程一共包括三个子项目:莞城市桥河系统、东城下桥河系统以及南城雀巢片区内涝整治。市政府多项公开材料对上述工程进行了描述:投资1.9亿元完成以上三项工程,完工时间规定在2010年11月。

  在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一份由该局排水科提供的内部工作动态上,三个项目如何分配1 .9亿元资金专门作了介绍,南城雀巢片区内涝整治工程总造价约为4540万元,市桥河系统内涝整治工程总造价约为5425万元,东城下桥河系统工程总造价约为9490万元。对三项工程的概况,排水科也有相应介绍。

  莞城东城公布数据有出入

  对于上述数据,南城街道回应称,雀巢片区内涝整治工程投资金额确实为4540万元,由市政府和南城街道各投入50%.工程总长约3.03公里,服务面积约268.68公顷。

  东城街道水利所徐姓所长在前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下桥河系统内涝整治工程不足2000万元,作为经办人之一,他已经记不清几年前的具体数据,不过,板桥泵站的公示栏上,下桥河系统内涝整治工程有着详细的介绍,该项工程概算为2114.26万元。

  对于城市管理局网站上所介绍的信息,市桥河内涝整治工程投资总额为5425万元,莞城街道有关人士表示惊讶,经过反复核算,莞城街道最后回复称,该项工程总概算为1914.69万元,包括土建和设备安装等几部分。

  水务局:8568 .95万肯定不准确

  三项目投资金额相加,总数为8568.95万元,与1.9亿元相去甚远,是数据核算方法不对还是有其他原因?对此,东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8568.95万元肯定不准确,至于具体金额他表示不太清楚,“2010年的工程由市城管局组织实施,建好后移交给我们管理。”该负责人称,工程概算一般不是最终结算金额,有可能是当初有一些工程纳入估算,后来发现不能实施,也会使实际投资额减少。

  对此,一位长期在镇街政府主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官员表示,两项数据对比相差1个亿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他介绍说,工程在实施之前,首先会做工程可行性报告,这里面会提到工程概算,随后会出施工图,预算跟着产生,在工程招投标之前,政府财政会审定工程造价,“一般来说,在招标过程中,水利工程一般会比预算下浮10%到20%.”工程完工后则是结算,这个环节也会减少一小部分造价。

  城管局公布三项工程概况

  1

  东莞市南城区雀巢片区内涝整治工程。该工程总造价约为4540万元。通过新增雨水管道、排水箱涵等措施,加强雀巢片区的排水能力:一是在莞太路(四环路-新基河)新增一根管径d1800~d2000、坡度0.0015、长约535m的雨水管;二是在莞太路(五环路-新基河)新建断面为B×H =4.0×2.0m、水力坡降为0.0012、长约1530m的排水箱涵,顺着莞太路、广彩路、育才路进入周溪水坡涌,然后流入运河。

  2

  东莞市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二期工程(市桥河系统)。该工程总造价约为5425万元。主要通过在市桥河出口设置闸门,并于运河附近设置强排泵站,同时整治巷道中断面偏小的排水渠,对现状管道进行清疏,并在低洼处增加雨水口,综合解决市桥河内涝问题。泵站具体选址位于北正路与新风路交界处附近,设计规模为16m 3/s,占地为1092m 2,可服务面积为市桥河全流域。

  3

  东莞市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二期工程(下桥河系统)。该工程总造价约为9490万元。一是在下桥河出口东侧设置强排泵站,设计规模为35m 3/s,扬程为5m,占地面积约1934m 2;二是采取分流措施,减轻箱涵的排水压力,增大瓶颈处的过流断面,在2000×1800箱涵东侧沿南北向增设一条管径为d2200的分流管道,分别与莞龙路两侧的雨水管连通,最终接入下游6000×2000的雨水箱涵。该分流管道过莞龙路段采用顶管施工,顶管长度为115m.(以上信息来自东莞市城市管理局网站)

  泵站瘫痪追踪

  单向闸门难敌双向来水

  水务局指板桥泵站“设计规划不伦不类”

  本该是阻隔运河与下桥河双向来水的水闸,却设计成“脆弱”的单向,以至于在18日上午汹涌而来的河水中,其中一个水闸不堪重负被冲毁。昨日上午,东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在位于东城运河路一侧的板桥泵站实地调查时发现,作为重要排涝设施的泵站存在诸多先天缺陷,且日常管理混乱。

  缺陷1 单向闸门难敌双向来水

  板桥泵站的水闸横跨下桥河与运河交汇处,并排三个金属闸门朝向运河一面。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最南侧的闸门已经从滑轨中脱离变形,中间形成了十多厘米宽的缝隙。

  “闸门平时是提升状态,18号早上8点落下闸门开始往外泵水。但下桥河水涨得太快,到中午12时左右,河水就把闸门冲开了。”曾在现场参与排水的下桥村钱副支书说。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当场指出,这种单向闸门设计本身就不合理,闸门与滑轨接触部位仅为厚约1厘米的钢板,水从运河一侧过来尚能应付,但若下桥河的水位高过运河一侧,闸门难免会被冲垮。“水利部门肯定不会这样做,这样的设计不符合排涝泵站的基本要求。”

  缺陷2 未设维修间检修困难

  在泵房内部,三台污水泵露出地板的部分约两米高,其余的结构则藏在地面以下。检查进水口需要打开对应的井盖,沿竖梯走下去查看。工作人员揭开其中一个井盖,一股难闻的污浊味道扑面而来。竖井内沾满污物。

  市水务局相关人士称,“正常情况下,泵站要设置独立的维修层,出故障时方便及时检修。这样的设计一个是检修进水口有一定危险性,也很麻烦。”

  缺陷3 强排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板桥泵站规划设计是30 .5个流量,竣工后只有10 .5个流量,远未达到设计标准。对此,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意味着泵站排涝能力只发挥了三分之一,无法达到强排要求。

  缺陷4 暴雨内涝竟无运行记录

  18日暴雨致下桥片区严重内涝,作为排涝口的板桥泵站是如何运行的?南都记者在现场并未发现相关工作日志。值班人员坦承,泵站运行两年多来,并无记录工作日志的习惯。

  “整个泵站的规划设计机制都存在较大问题,套用的基本上都是市政泵站的做法,显得不伦不类。”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市区运河路沿线现有20多个排涝泵站,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与板桥泵站类似,短时间内进行大的整改并不现实。目前能做的是先把闸门加固,确保现有设施能够正常运行。

  [追问]

  设计漏洞管理混乱谁之责

  ●水务局:归属地街道或社区管

  ●城管局:职能人员已移交水务局

  存在如此之多设计缺陷和管理问题的泵站,当初是如何通过评标及施工验收的?日常管理的漏洞出在哪里?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二中泵站归水务局直管外,其余泵站主要由属地街道或社区管理。由于多数泵站都是在水务局成立之前已经做好,该追究哪一方的责任并非易事,“究竟谁同意把工程搞成这样,肯定也是按流程走的,不好说。”

  作为当初板桥泵站建设的主管单位,东莞市城管局是如何走完评标、施工验收流程的?昨日,该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我们拿着有关板桥泵站建设的问题走了全局各科室,没有一个业务科室能够答复你们。”

  该人士解释,自从2010年东莞机构改革后,原来城管局管涉水的业务职能包括相关的人事配备全部都已经剥离出去了,“现在城管局里真的找不到一个人是曾经参与过泵站建设等相关工作的”。据透露,这些曾经从城管局剥离出去的职能及相关人员,统统都移交至东莞水务局了。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