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非遗传人公益传播太极文化

公益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10-30 17:31:44
 
  东莞非遗传人公益传播太极文化
 
  10月19日晚,东莞市文化馆非遗展厅内,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氏太极拳·张志俊功夫代表性传承人邓锦华师傅身着唐装,在陈氏太极拳·张志俊功夫第十四代传人(邓锦华之入室弟子)丁氏、郝氏、区氏、肖氏、谭氏等8位代表的陪伴下郑重地依照传统古礼进行收徒,来自东莞各镇(街)的24位中青年人现场拜师,成为邓锦华的记名弟子。
 
  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拳术,邓锦华师承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孙长海(张志俊嫡传弟子),传授陈氏家传新架、功夫架太极拳。经过从河南到东莞邓锦华邓氏家族为代表的十三代传承,陈氏太极拳·张志俊功夫于2016年12月入选东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氏太极拳·张志俊功夫的传承也成为邓锦华的心愿与责任。
 
  “尊敬的邓锦华师傅:弟子久慕师傅才艺,处事为人,可为天下楷模,学生为之骄傲,并愿效之,拜师傅门下为准徒,承蒙师傅允纳门下,愿执子之礼,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传承太极精髓,弘扬中华文化,诚具名帖,躬行拜师大礼。”
 
  当日晚的收徒仪式上,24位中青年人宣读拜师帖、行拜师礼……成为邓锦华的记名弟子。邓锦华则向每位徒弟赠送了入门八字赠言:“认真、刻苦、用心、坚持”。邓锦华表示,将不遗余力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全情授艺,不断发展壮大非遗保护传承队伍。
 
  东莞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古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口授心传,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这种方式是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有效方式,举办收徒拜师仪式,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邓锦华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入室弟子有12人,记名弟子有38人,“有教无类,谁都可以学习太极拳。但招收弟子我会进行考核,对他们亦有严格的要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无礼无德者不教,不敬畏传统文化的不教,不尊师重教的也不教。”邓锦华还要求弟子们遵守“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强”的武训,“即使习得一身威力巨大的武艺,也要克制自己以礼待人。”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讲究“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注重吐纳导引、内外兼修,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传统健身养生智慧。邓锦华秉承“教学相长”的师训,致力传播太极拳文化。2010年,他就开始在横沥设点义务教授太极拳,2015年9月邓锦华与爱徒区慧自发组织成立了横沥首支以“女子”为主的太极拳队,命名为“横沥缘圆太极功夫队”,从而加大了太极文化的传播力度。现在,邓锦华和爱徒区慧每天都会在横沥和东莞市区,进行公益授课。
 
  “现在我们一个星期要在横沥和东莞市区(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上九节课,其中有两个晚上要两节课连着上,风雨无阻。因为我们的工作在横沥,下班后从横沥赶到市区上课时间很赶,很多时候都是提着外卖往教学点赶。”邓锦华告诉记者,除了面对面授课,他还在网上为一些学员进行视频教学,“有的学生连面都没有见过,他找到我想要学习太极拳,说明他想学,那我就会教他。他上传的学习视频我也会进行点评。”
 
  邓锦华表示,作为东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陈氏太极拳·张志俊功夫代表性传承人,陈氏太极拳·张志俊功夫的传承是自己的心愿与责任,“太极拳在路上永不止步,我希望能将一个人的太极演变为全社会的太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