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伟中: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9-27 09:23:18

  利伟中: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编实织密底线民生保障网,在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利伟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政部门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履行好新时代民政工作职责与使命,为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民政为民的坚强力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上,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主要包括实施城乡社会关爱工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社区治理基础建设。目前,我市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得到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社区治理基础不断夯实,从各方面保障基层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成果。
 
  实施城乡社会关爱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和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我市先后建立一系列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修订出台了一系列民生保障制度。以此为基础和根据,逐步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救助、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救助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结合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等实际,我市大力加快养老服务市场化、信息化和专业化进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新格局。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得到完善和提升,政策措施日趋完善,养老设施不断升级,服务水平有所提升,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自2006年我市启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了有养老服务需求村、社区100%全覆盖,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老人达15754人。”利伟中说道。
 
  利伟中表示,接下来,市民政局将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完善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农村民生底线。
 
  “‘三社’指的是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治理有效的实现离不开这三方力量的充分融合。”利伟中表示,市民政局致力于搭建平台,充分吸收各方力量,形成多元自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2017年10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民政局印发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城乡社区协商的18项内容、15类主体,以及协商的平台、形式和程序。将非户籍常住人口代表、驻村(社区)单位、基层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纳入社区协商主体,初步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切实保障村(居)民对村(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让村(居)民为自己的社区建设当家做主,积极发挥村民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进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并选举了39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据统计,39个试点村(社区)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协商活动326场次,讨论协商议题378项,其中有173项提交村民代表(股东代表)会议表决,有181项直接进入实施阶段。
 
  “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角是群众,要实现自治,首先需要他们具有自治意识,从观念上有所改变。”利伟中表示,完善新时代村规民约,正是为了从观念上推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市民政局与市文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和完善我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指导意见》及相关参考样本,指导各村(社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作为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有效补充,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利伟中介绍,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市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
 
  2015年8月,我市全面开展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建设,组织各镇街对基层的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站)、综合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人力资源服务站等平台载体及其服务职能进行优化整合,为基层群众打造“一站式”的政务服务平台。2016年10月,根据省委基层治理办最新工作要求,将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统一更名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建成了592个村(社区)一级的公共服务中心,实现100%覆盖。构成市、镇、村三级联网全覆盖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一网式”服务。
 
  从2011年开始,我市连续三年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事的“十件实事”,先后采取定额资助和“以奖代补”两种方式资助各镇街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投入1.9亿多元建成130个规模较大、功能较全,集福利性、公益性、便民性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运作,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16家社会组织负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形成了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驱动、以社会工作为手段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体系。为促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发展,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监督和指导,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评估和督导工作,督促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果。(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