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人大教授张可云受邀莅莞作专题报告,高度评价东莞的三个增长极。(记者 杨泽彬 摄)
转型升级并不仅仅关乎东莞自身,还与所处区域外部环境息息相关。东莞在转型升级中,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昨日上午举行的第44期东莞学习论坛,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可云围绕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作专题报告。
张可云表示,目前东莞已经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阶段,他建议东莞要继续坚持技术和制度创新,推进工业转型,优化投资环境,围绕第三产业的高端环节,打造核心竞争力。
市领导姚康、黄双福、甄瑞潮、刘卫芳、李小梅、梁国英、邓志广、郭水、吴道闻、喻丽君、何嘉琪、何碧霞、朱伍坤、钟淦泉、莫布兴等参加学习论坛。
张可云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介绍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政策走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对东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预判和建议。
张可云认为,目前东莞已经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两个核心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吐故纳新,淘汰过去落后的工业引入新的先进的工业,二是如何壮大第三产业的影响。
他表示,目前东莞确定的松山湖高新区、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三个增长极,定位十分科学,也是东莞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他建议东莞要继续坚持技术和制度创新,推进工业转型,优化投资环境,围绕第三产业的高端环节,打造核心竞争力。(殷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