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案”受害人 案结了,痛未了

评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02-25 20:04:55

曾经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故意杀人案,至今已经过去10年。此案造成了5条年轻生命的消逝、5个破碎家庭的悲痛。随着时间流逝,马案的伤痛逐渐被社会淡忘。近日,记者来到梧州市苍梧县夏郢镇周睦村,走进马加爵案受害人之一邵瑞杰的家。10年的时间足够长,但时光的流逝没有带走伤痛。在这个寄希望于儿子上大学改变命运的家庭,儿子邵瑞杰——这个家里最大的希望破灭后,邵家生活走过艰辛10年

[ 案情回顾 ]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8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的同学。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宾阳县人。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马加爵。

4月22日,昆明中院公开审理了马加爵涉嫌故意杀人、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并于4月24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

法庭判决赔偿

分文未得

2004年4月22日,“马加爵涉嫌故意杀人案”(以下简称“马案”)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当时,昆明中院判决马加爵赔偿被害人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父母每家人民币2万元。然而,就连这两万元,“马案”的受害人家属最后也是分毫都没有拿到。因为案发时马加爵还是学生,无生活来源,且其家庭十分贫困,读书尚靠助学贷款,民事赔偿的判决难以执行。

2014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梧州市夏郢镇周睦村——邵瑞杰的家所在的小乡村。邵家共有4个儿子,老二是聋哑人。老大邵瑞杰遇害时,老三正读高中,小儿子刚上初中,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后因家庭贫困而无奈辍学。考入云南大学的邵瑞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村里唯一上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也是当时全家的希望。

在村里人的带路下,记者找到了邵瑞杰的母亲,提及大儿子,邵母不堪回首地黯然道:“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邵瑞杰的父亲邵渭清今年已经70岁,却仍在为艰辛的生活而日夜劳累着。在村里的一处建筑工地上,记者找到了邵父,他正和聋哑的二儿子一起,帮别人建房做泥水工挣苦力钱。

邵渭清告诉记者,当时的法援律师就说过,帮助他们打这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官司之初,就知道无论判决结果如何,邵家都有可能拿不到赔偿。果然,法院判处的赔偿金,“马案”的几个受害人家庭都分毫未得。

尽管云南大学向邵家支付了10万元抚恤金及2500元的丧葬费,但处理邵瑞杰的后事就花了将近5万元。在邵瑞杰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为送他上学借了7000多元,之后又贷款1万多元。偿还债务后,抚恤金所剩无几。

如今,邵家的老三已经大专毕业,刚刚在湖南找到工作;小儿子则在广东打工,因文化程度低,收入微薄。邵母在家操持家务和农活,已经七旬的邵父带着聋哑的二儿子在村里做一些泥水活,收入很不稳定。

更为艰辛的是,由于邵家父母日渐衰老又长期操劳,二老的身体都不好,需要常年吃药维持。

2

案结了,痛未了

10年的时光,本已足够漫长,但却从未冲淡邵家上下内心深处的那份伤痛。站在邵家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前,邵父告诉记者,大儿子是在老房子出生和长大的,因此一直没舍得把老房子拆掉,他说:“也算是纪念他吧!”

走进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踏着颤颤巍巍的木板,记者来到邵瑞杰曾经居住的小屋,发现这个仅5平方米的小屋里并没有床,邵父说由于当时经济拮据,买不起床,当时邵家的四个儿子都是在这个小屋里席地而睡。

小屋里一切仍保留着当年的样子,邵瑞杰的书本依然摆在窗口自制的书架上。邵父拿起一个地球仪给记者看:“这个也是他的。”在另外一间房里,摆着几个相框,老人拿出其中一个说:“你看,这是我儿子读高中时的相片。”老人久久地凝视着相片,眼里泛起点点泪光。

在一个紧锁的箱子里,老人找出一顶鸭舌帽,上面写着“云南大学”,帽子底下,还压着邵瑞杰当年写的日记。老人眼眶红了,泪水打着转。

邵父告诉记者,10年来,每逢过年过节,家里的饭桌上都会多摆一副碗筷,“只能以这种方式纪念他。”老人用衣袖擦去眼角的泪水。

3

能否有更多的救助

2008年,由于家中的老宅年久失修,邵家不得不依靠向亲戚借债而修建了新房,这几年都在陆续还债,至今仍负债7万多元。

在邵父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邵家的新房子,家具非常简单,最值钱的就是客厅的那台彩电,在茶几上,邵渭清两口子平时服用的药物零散摆放着,老人苦笑说:“药还挺管用的,吃了药身体好一点就能干活了!”

陪同的村民偷偷告诉记者,邵父如果不服药根本无法干活,这个中年汉子看着新房子背后的老房子说:“凶手没钱,那政府部门有没有可能承担起必要的救助责任呢?”

村民告诉记者,这个贫困的家因为10年前的案件在当地备受关注,一直默默无闻的他们一下子成了全村的焦点,但随着案件在人们关注中慢慢淡去后,这个家也恢复了当初的默默无闻,这位村民说:“10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你看,70多岁的人了,还要天天去拼苦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