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治涝4年4.5:内涝点减至26个

万象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天下  2013-08-20 08:56:02

  东莞4年投入近4.5亿元整治市区内涝 可连日暴雨仍使市区成为一片泽国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由于大雨造成的城市内涝,已令多个大城市都有了“切肤之痛”,东莞也不例外。

  自2009年起,东莞至今已累计投入近4.5亿元实施市区内涝整治工程,然而近日几场豪雨使市区俨然成了泽国,却让人不禁有了疑问:东莞治涝,成效究竟有多少?

  东莞自2009年开始实施市区内涝整治工程,可这几天经过多场暴雨,城区十多处地点还是出现了水浸街。为什么会这样?不少市民感到奇怪。据有关部门解释,本次造成较大范围内涝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强度特别大,大到已经超过东莞的排涝标准了。

  53个内涝黑点已减至26个

  据相关通报,市区内涝整治工程至今已累计投入将近4.5亿元。几年来,东莞对市行政中心广场、东莞大道、南城雀巢片区、莞城市桥河系统、东城下桥河系统、南城鸿福河系统和四环路宏远路段等近30个内涝点进行了整治。

  而此前已经竣工的一期和二期整治内涝工程,东莞累计投入了2.945亿元。整治后,原有的53个内涝黑点已减至26个。

  今年年初,东莞启动了内涝整治第三期工程,主要针对老城区与银山街相连的东纵大道一带的内涝重灾区。

  三期工程预计投入3亿元,先期启动的北侧分流工程,核心为新开河系统,除了在东纵大道增加两条2.8米口径的排水管道外,还在人民公园低洼处增加了一个大型排涝泵站,今年10月31日即可竣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三期工程预算只花了一半,南侧分流工程尚未启动。

  降雨强度远超排涝标准

  正当东莞内涝整治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一场豪雨却仍然使东莞治涝陷入了窘境:市区多个路段积水超过1米,最大积水点为环城路谷涌隧道,最大积水水深2米。

  市水务局曾就本次降雨造成较大范围的内涝进行了通报。通报称其主要原因是降雨强度特别大。就18日的降水来说,东城最大时降雨量接近或者超过86.9毫米,相当于市政排水重现期20年(注:“重现期”为水文概念,即雨水管道的设计是以多少年一遇的暴雨流量为根据)。

  市排水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属于重要地区,建设标准还是很高的,普遍达到3至5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东莞的内涝整治都是按照5年一遇的标准来建设,比如鸿福河以及正在改造的东纵路。

  然而,此次强降水已经远远超过东莞的排涝标准。

  合流管导致路面泄水不畅

  在城市的防洪排涝中,排水系统中的地下管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东莞由来已久的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流、雨污合流、错接乱排现象,也直接导致暴雨天路面泄水不畅。

  “主城区的排水管道,除南城的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比较规范以外,莞城、东城和万江约60%的排水管道仍是合流管。”市规划局相关人士解释说,“合流管”的危害在于,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和合流管的错接、混接现象较严重,污水系统整体无出口,也导致旧城区一到暴雨来临时就“不堪重负”。

  市水务局也坦承,由来已久的东莞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流、雨污合流、错接乱排现象,也直接导致暴雨天路面泄水不畅。东莞市水务局同时指出,东莞许多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尚未达到1年重现期。

  运河水位抬高致积水难排

  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还透露,运河水位的抬高也导致了市区特别是新开片区内涝积水难以及时排出。

  根据通报,18日9时30分,东江樟村段水位已到达3.59米(平常丰雨期水位为1.3米左右),随后一直上涨,到15时,水位上升至3.81米,仅次于2008年以来录得的最高水位。“这也就解释了已在二期内涝整治工程中完工的雀巢片区等地段为何这次会出现水浸。”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