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五要素进行信息采集
按照警务改革的部署,东坑公安分局建成了东坑中心警务区、彭屋中心警务区、骏达警务区、鹰岭警务区、草塘警务区,目前都已全部投入使用,并依托16个村(社区)建成16个网格工作站、5个补充网格,构筑了牢固的基层公安工作阵地,为信息采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坑公安分局的信息采集工作主要围绕“人、地、事、物、组织”五要素开展,这五个要素里又包含了7项“人”的信息、4项“地”的信息、7项“事”的信息、6项“物”的信息以及11项“组织”的信息。在信息采集的范围、方法、质效上实现了突破。
多个系统搭建强大数据平台
东坑公安分局先后建成了治安巡防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采集终端系统、出租屋门禁等多个系统,并依托这些系统开展信息采集大作战,搭建起强大的信息数据平台。
具体的采集方式则是由社区民警负责采集公安基础信息,各警种负责采集公安专业信息;窗口服务同步采集信息,深入一线实地采集信息;既有手工采集,又可通过卡口、道路出入口、门禁等系统实现自动采集;在公安机关自主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部门联动、警企协作机制,与工商、新莞人服务管理局等职能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实现信息共享。
在彭屋中心警务区,民警向记者介绍了信息采集的过程和效果。以出租屋为例,辖区的每栋出租屋都标记在警务区的电子地图上。任意点击其中一栋,整栋楼的立体图像立即显示出来,每间出租屋里的住户都形象地标明在地图上。民警介绍说,这些住户的身份信息都已经成功采集,并上传到电子地图。
采集信息量增长71倍
通过严密的信息采集方法,自信息采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东坑公安分局共采集了10343120条“人”的信息、1450200条“地”的信息、549201条“事”的信息、1073530条“物”的信息、808060条“组织”的信息。在试点前,东坑公安分局掌握到的各类信息仅20万条,目前则飙升至1422万多条,足足增长了7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