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科学城的1条路、N个故事和星辰大海——写在载体空间专题招商大会前

商业   来源:i东莞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3-02-20 09:13:26

东莞“源头创新”最集中的区域在哪里?
 
——中子源路。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集聚于此,形成东莞原始创新的策源地。科技创新的成果辐射大湾区。
 
——成立20多年来,松山湖从一片荔枝林到一座科学城,院士、科研团队、企业家等在此奉献智慧和汗水,在松山湖科学城上演着别样的精彩故事,共建这座科学之城、未来之城。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的这个春天,松山湖载体空间专题招商大会即将于2月20日召开,向全球企业家、科创团队喊话——这里,定位高、区位优、空间大、产业强、政策好、环境美。
 
时令“雨水”,万物萌发。松山湖科学城“春天的故事”持续书写精彩华章,迈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中子源路
 
修一条路,探一个科创大未来
 
驱车行驶在中子源路,仁面子、小叶榄仁、黄槿、红车、粉扑等观赏性植物,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彩色景观带。
 
这条始建于2011年的高等级公路,为当年开工建设的“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提前铺平道路。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创华章落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东莞从“0”到“1”的源头创新肇始于此。
 
世上本没有路,修就有了。一条中子源路,是20多年前东莞立足未来城市发展,探索未来的路。从这条路的修建开始,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投入建设,2017年8月首次质子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2018年3月,正式建成;2018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际前沿基础研究和国家发展战略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大型平台。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8轮开放运行,全球注册用户超过4300人,完成课题1000余项。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邻居”,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2022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项目紧密围绕拟建的南方先进光源的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需求,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和测试条件,为未来南方先进光源的关键技术预制研究、工程建设以及开放运行提供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也为布局更多大科学装置提供条件和技术支持。
 
驱车几分钟的路程,省级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新园区自2022年6月以后科研团队分批入驻。在此之前,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纷纷涌现,科技创新成果呈现井喷之势。
 
该实验室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探索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同在松山湖科学城,2022年,两所高水平大学取得最新进展。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一标段全面封顶。按计划,2023年,松山湖将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顺利招生办学,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一标段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
 
春到人间草木知。中子源路上的绿植见证了东莞科创的崛起和兴盛,见证了松山湖科学城科创春天的到来。
 
N个故事
 
一座城和一群人的“双向奔赴”
 
修建一条路,松山湖科学城自此更“修建”了一条迈向科技创新星辰大海的阳光大道,迎来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员、企业家,在这里创新创业创富,在巍峨山下,在松山湖畔,上演人生的别样精彩。
 
有一个故事源于“国家需要”,自2011年投建以后,中科院院士陈和生就来到东莞松山湖,担任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国家需求始终是我的首选项”,拳拳爱国之心由此可见。
 
当前,同时,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大科学装置对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目前,散裂中子源已汇聚一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队伍,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
 
2月17日,第十三期“南粤楷模”发布仪式举行,中国散裂中子源团队获授“南粤楷模”称号。18日晚上,东莞市中心城区地标建筑群集体亮灯,向闪耀科技魅力的“城市之光”致敬。
 
有一个故事源于“科研就在家门口”。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东莞市湃泊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湃泊科技”)的科研人员步行几分钟,就来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利用设备进行产品研发。
 
“松山湖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包括技术合作、设备租赁、人才培养等。在松山湖科学城,公司的发展可谓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湃泊科技总经理安屹为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创业氛围大大点赞。
 
有一个故事源于“东莞制造业发达”。2019年10月,从事半导体材料及应用科研工作20余年的梅增霞携科研团队从远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来到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做科研,尤其是材料研究,一定要以应用为导向。”梅增霞说,东莞制造业发达,供应链完善,具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无疑为材料领域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培育了沃土。此外,东莞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也让她印象深刻。“有问题能比较快地得到响应和解决,我们漫长的科研之路没了后顾之忧。”她说。
 
有一个故事源于“环境太美了”。2022年,樊玉龙从深圳来到东莞,入职本末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本末科技”),任职高级产品经理。“特别喜欢松山湖,环境优美、安静,对于一个技术人员而言,十分惬意。工作之余,经常会在湖边转转。”
 
他所任职的本末科技,刚刚在松山湖2022年度总结大会上获得园区创新型企业荣誉称号。
 
无论是大国院士,还是在实验室研发多年,在东莞推动实现产业化的科研团队,在松山湖扎根发展、逐梦前行的企业家;无论是在松山湖建设的不同时期,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间节点……问起“为什么选择东莞松山湖?”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但一千个人里有一千种可能,一千个人里有一千种精彩。
 
截至2022年11月,松山湖科学城已汇聚了各类国家级专家人才84名、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6名、市特色人才299名、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27个、市创新科研团队28个,基本形成顶尖前沿技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研发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均衡发展的人才梯队。
 
当前,松山湖科学城初步构建起“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的“生态雨林”,为广大的创新创业创富的人才提供愈发浓厚的科创氛围,上演更多精彩故事。
 
向全球喊话
 
“选择松山湖,成就新未来”
 
世上本没有松山湖。
 
2001年从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交界处划地而成的松山湖,承载着当时东莞转型升级的重任,承载着“再造 一个新东莞”的重大使命。
 
20多年来,松山湖从2001年成立,到2010年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2015年跻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大战略平台,承担着东莞再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使命。
 
20多年来,松山湖步履铿锵,一步一脚印,一步一进阶,迈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在过去的2022年,松山湖顶压前行、积极主动作为,经济发展逆势增长,全年实现GDP771.18亿元,同比增长5%,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646.04亿元,同比增长5.7%,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270.28亿元,总量全市第一。
 
同时,另外一组数据彰显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勃勃生机。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2.3%,是全国的5倍、全省的3.8倍。
 
2023年,在科技创新方面,松山湖将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在大装置、大平台建设上,松山湖将争取散裂中子源二期成为国家首个动工建设的“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年内动工建设,完成阿秒激光科学中心建设等。
 
松山湖还将择优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做大做强技术创新主体,发展壮大人才队伍,高质量推进卓越工程师建设等,高水平举办松山湖科学会议、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国际先进中子源合作会议、亚太中子散射会议、华为开发者大会等10场以上大型科学交流会议。
 
在产业方面,松山湖将坚持制造业当家,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盘活存量空间和载体,构建“大招商”格局,扶持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月19日,时令“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这个节气,草木萌动,万物勃发。
 
2月20日,松山湖载体空间专题招商大会将召开,全方位展现松山湖高质量发展定位:低成本、大空间、高品质、强产业、好政策、优环境,吸引、聚焦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团队选择松山湖、落户松山湖。
 
“选择松山湖,成就新未来。”在日前召开的首届松山湖数学论坛上,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再次向各领域人才发出诚挚邀请。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