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成广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优秀样本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3-04-10 08:57:40

东莞成广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优秀样本
 
“在家门口就业挣钱,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留住了乡愁。”4月8日,道滘镇永庆村“也文也武河边茶事”创始人叶沃斌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生意红火的背后则是东莞“水乡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火出圈,“规划图”变成“实景图”,美丽乡村激活了美丽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东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带作为统筹推进组织、产业、生态、文化、人才“五大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建设平台,努力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东莞样本”。“环境美,钱包鼓。”在道滘镇副镇长叶泽明看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关键在于把‘规划图’变为‘实景图’,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生态红利’,转化成当地群众的‘民生福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把‘风景’变成‘前景’。”
 
2022年4月,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打破以往乡村振兴多点开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并突破城乡地域限制,探索出全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东莞在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基础上,以“三色”绘“三图”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通过“规划图”“实景图”“能量图”,融合优势资源、招揽精品项目、强化政策帮扶,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先行示范区,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得到广东省的充分认可,并作为优秀经验面向全省推广。
 
其中,东莞“水乡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道滘段)全长15公里,通过规划文体景区、文创产区、文耕社区,串联起8个行政村。其中,永庆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巍焕楼、虹桥、木棉……这里有水乡风情的典型元素。
 
叶沃斌是土生土长的永庆人,但1998年完成学业后,却选择在外面工作。“当时环境比较差,河涌的水发黑发臭,出门就看到‘牛皮癣’和‘公示墙’。”
 
对此,永庆村党总支书记黄建维深有感触:“永庆村以前水清河美,30年前还是扒蚬村,扒蚬养大了我们。但后来环境变差了,到处都是散乱污企业,河涌两岸充满违章建筑。”
 
2017年,黄建维当选永庆村党总支书记,他“既激动又紧张,压力大,怕辜负组织和村民的期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黄建维突然感觉豁然开朗,“乡村振兴有了‘规划图’,东莞以资源禀赋为打底色。”东莞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道滘大力整治河涌沿线违建,永庆村抓住机会整治河涌两岸,还水于民、还岸于民。黄建维介绍,由于涉及面广,违法建筑存在时间长,拆违难度比想象中大得多。但是,党支部带头行动,干部带头拆、党员率先拆、群众自觉拆,带动全村党员、群众积极响应、支持配合,拆违行动有条不紊。两年间,永庆村就拆除55宗沿河违章建筑,清理淤泥、疏通河道,黑臭水涌“蝶变”成生态河道。
 
拆得好,更要建得美。过去一年,永庆村紧紧抓住创建水乡特色示范村庄和特色精品村的大好机遇,建设社区公园、提升河涌两岸景观、升级改造道路、修建三丫桥……围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文明新风提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如今,新修缮的永庆曲艺社内粤韵悠扬,已建成的社区公园吸引不少群众在此休闲、遛娃,休闲栈道、滨水码头、亲水桥、临水观景平台已映入眼帘。夜晚,河岸两旁亮起灯光,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夜景图。
 
永庆村是东莞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东莞通过“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特色精品示范村”四个梯次创建,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推动乡村从“一处美、一时美、外在美”向“处处美、时时美、内涵美”转变。2022年底,全市120个村(社区)完成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任务,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阵地,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夯实了基础。
 
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叶泽明透露,道滘镇聘请业内知名专家,打造出“水乡文化”和“水乡田园”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聚焦产业兴旺、环境改善、风貌提升、乡风文明、设施完善、治理有效等要素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通过“点的示范”达到“面上带动”,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如今,东莞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三江六岸”示范带纳入市委市政府“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专项工作指挥部,由市长任总指挥。
 
立足市情市貌,东莞对标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指引,针对自然地理、城市空间、地域文化的差异,围绕荔乡红韵、松湖融合、三江六岸、和美水乡、莞邑古村、客韵侨乡、滨海嘹歌、芬芳香市、湖光山色、荷塘月色等十大主题,在全域规划建设“莞邑拾光”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30个镇街、247个行政村(社区),总长度达430公里,成为广东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样本。
 
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创造幸福生活。
 
“我是‘美丽经济’的建设者、见证者、受益者。”叶沃斌坦言,“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坚定了我回家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020年4月,叶沃斌辞去干了20多年的工作,回到永庆村创业,将自家三层老屋改造为创业基地。其中,第一层改造成咖啡厅,第二、三层打造成艺术民宿,虽然只有五个房间,却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带文体景区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他还自己设计图纸,建造了两艘船,自己装修,打造成“水上茶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水上叹茶、水上看网鱼,成为推介“潮流东莞”的流动风景线。
 
“推开窗户就是河岸风光,约上朋友,在这里看风景,看电影,喝柠檬茶,是人生一大乐事。”叶沃斌告诉记者,如今每天都有上百号人到茶馆打卡,水乡风情、水乡文化是最大的卖点。“我蹭上了‘水乡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红利。”
 
环境的改变让永庆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生态红利,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更让永庆村民尝到了甜头。
 
临河而居的谭炳坤老人今年72岁,新修的休闲栈道就在他家后门口,“水乡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起林、水、田、园,以滨水景观为载体,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发展空间。如今,他每天都喜欢和老伴沿着栈道散步,“环境好了,房子好出租,即使租金比以前高,租客也乐意接受。”谭炳坤还经常出现在叶沃斌拍摄的水乡风情视频中,推介“莞产美味”,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道滘作为鱼米之乡、美食之乡、曲艺之乡、游泳之乡、龙舟之乡,沉淀了深厚的农耕文化、商贸文化、体育文化。“水乡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围绕“文化激活、非遗新潮”,打造水乡文化活化窗口。
 
叶泽明坦言:“示范带建设接地气,政府用心推动、村民诚心配合,非常有示范效应。也文也武茶馆出圈后,村民也非常配合改造工程。其中,一处临街改造工程,35户村民在两天之内,就全部完成签约工作。”
 
“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党支部威望高、村里工作也高效。”黄建维认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村民乐享其成。永庆村引进专业机构,将第一工业区旧厂房升级改造成科创园区,焕发新活力。产业的升级不仅破除了永庆村前进的阻碍,也使得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目前,科创园区吸引20多家电子商务、科技研发企业入驻,拥有专利100多项,成为集成科技企业研发、设计、测试、装配、展示、办公功能的产业孵化空间。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辐射带动作用下,永庆村结合巍焕楼、酱油厂旧址、曲艺社、衡斋家塾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着力把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新增长。
 
营商环境好,招商底气足。黄建维还透露,科创园区改造前的租金是每平方米5元,改造后,每平方租金达到10元,每年为村组收入增加近100万元。永庆村还创新思路,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回购企业土地及厂房物业并返租的方式,既解决了企业周转困难的问题,又能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加300万元。面子足了,里子实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民对村组的未来充满信心,更对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充满期待。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有产有城,有街有村。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既能感受到现代产业的蓬勃脉动,又能体会传统古村的人文生态之美。
 
当前,东莞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按照“产城人”融合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全域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经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东莞样本”。
 
通过政府主导,引入专业机构,打破行政村(社区)边界,实施跨村域融合更新。同时,按照“跳出城市更新、植入新的内涵”的要求,通过旧改腾出空间、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等方式,统筹推进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等多元目标,让此前“改不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变成“改得成”且“改得好”的发展机遇,打造城乡融合统筹的示范窗口,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叶泽明表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改变过去城市更新“遍地开花、各自为政、单一经济平衡”的局面,向“合理承载、统筹优化、多元目标统一”不断转化,从而形成城市更新、产城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以“水乡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道滘段为例,一张蓝图统筹推进道滘昌平、大岭丫、闸口、厚德、北永、南城、永庆、大罗沙等8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以文耕社区、文创产区、文体景区为核心,规划道路提升、兴隆广场、道滘粮仓、体校改造、草织公园、农业生态园、湿地公园、美丽田园、停车场等16个大项目,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水乡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吸引各类人才进驻就业创业,也让村民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条示范带不只是作为水乡文化活化的窗口,更要成为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实现古村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四方共赢、相得益彰。通过修缮济川善堂、粤韵虹桥、道滘粮所、龙舟台等景点建设国潮非遗馆、曲艺社,打造“一脉三区”,让历史可感可知可传承,让水乡文化“看得到、摸得着”。
 
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还需要更多载体,产业兴农、产业兴村,就是关键一环。东莞坚持以“抓环境建新村”“抓环境兴产业”“抓环境惠民生”为立足点,用优美环境吸引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
 
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是开拓存量,而新兴产业布局则是创造增量,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从而为乡村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其中,“水乡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工作,进入大招商发展新阶段。道滘将对乡村振兴示范带进行整体谋划,补齐农村环境短板,将镇内景点串珠成链,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锻炼强硬本领,全方位带动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带动党员干部全面提升执行力,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热潮中去,让乡村更美,让农民更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东莞+)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