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利:实施九大工程,为“双万”城市建设筑牢健康之基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02-02 10:45:46

张巧利:实施九大工程,为“双万”城市建设筑牢健康之基
 
健康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人人健康,家家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过去一年,东莞市践行为民造福宗旨,“深入打造健康东莞”,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千万人口在健康方面的急难愁盼。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东莞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其中包括:加快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高质量发展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是东莞卫生健康系统8.1万名医务工作者共同的追求。”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表示,2024年,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将如何贯彻报告精神,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的愿景目标,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凝心聚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双万”城市建设筑牢健康之基,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进一步扩面提质,为全市1300多家企业配备健康副厂长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东莞卫生健康系统“深入打造健康东莞”。其中重点提到,东莞在全国首创健康副厂长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东莞在全国首创“健康副厂长”模式,正是东莞践行“健康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健康两不误的生动实践。请介绍一下东莞“健康副厂长”工作模式的成绩,以及接下来继续深化该项工作的举措和想法?
 
张巧利:2023年,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和“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的愿景目标,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2月,东莞市卫健局选取东坑、横沥、茶山、桥头等一批街镇试点“健康副厂长”模式,从属地公立医院、社卫中心、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中选聘出的专业医务人员,以分片包干、分片负责的形式,为工厂企业职工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健康服务。
 
目前,东莞各镇街结合自身实际,开辟了多个特色“健康副厂长”工作模式。横沥镇成立了30支重点企业保健团队,为30家首批重点服务企业开展糖尿病筛查、妇幼健康、心理健康、中医养生等服务;道滘镇实行“政府+村组+企业”三方联合运作模式;大朗镇29名“健康副厂长”为广大企业职工送去“培训救护技能+义诊筛查各类疾病+举办健康讲座”的大礼包……全国首创健康副厂长工作模式,已为823家企业配备496名健康副厂长,服务企业员工超15万人次,形成“防、治、管、教”一体化的“预防+医疗”企业员工健康服务模式,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健康副厂长的服务获得企业积极支持和员工的一致好评。我们对接受服务的84657名员工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99.70%。
 
将健康副厂长作为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联络员,做优政府桥梁,做实医疗支持,做强实体经济,以走进企业、搭建平台、共促发展的形式,提升卫生健康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工厂企业深度融合,促成政医企三方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政府赢得口碑、医疗机构赢得信赖、企业员工赢得健康的“三赢”效果。健康副厂长工作模式在打造东莞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受到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为其他地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了先行示范的“东莞样板”。
 
2024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面提质,为全市1300多家企业配备健康副厂长,为企业提供健康义诊、健康讲座、急救培训、职业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控等服务。边实践、边总结,加强部门之间、系统内部、医疗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健康副厂长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细化目标任务,把健康副厂长工作做实做细。积极开展现场调研、督促指导,争取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东莞经验、东莞模式,助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愿景目标,为“双万”城市建设筑牢健康之基
 
记者:卫生健康是重大民生事业,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请详细介绍一下今年东莞卫生健康事业的主要工作和目标,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如何为东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保驾护航?
 
张巧利: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的愿景目标,为“双万”城市建设筑牢健康之基。
 
一、实施党建引领赋能发展工程。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四强”党支部创建,促进各级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持续开展“我的故事我来讲”“一支部一范例、一单位一特色”党建品牌活动,打造党建示范点。持续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将医药领域反腐工作纳入深化医改政策体系,切实净化行业风气。
 
二、实施深化综合医改攻坚工程。以推广三明经验为抓手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财政补助、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三、实施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一是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整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理顺市、镇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完善各级疾控队伍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决策管理、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能力。推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疾病预防控制或公共卫生科室。推进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处置机制。二是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行动。扎实做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工作。大力建设全市第五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发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引领作用,增创1个国家级、1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专项行动。三是强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治能力。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建强市第九人民医院,与市内三甲公立医院建立多学科帮扶机制,推动市人民医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打造立体化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拓宽直升机救援应用场景,升级改造120急救指挥系统。建设8个省级三级以上创伤中心和一批市级创伤中心。四是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完善市镇村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在全市各镇街(园区)开设社区精神科门诊,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配置不低于4名。打造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品牌,服务评价满意率达95%。组织100场心理健康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宣讲活动,推动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2%。
 
四、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工程。一是促进高水平医疗资源发展。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BNCT项目开展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试验,推进市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东莞市硼中子俘获(BNCT)治疗研究中心项目动工建设,市中医院二区改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封顶。二是推进新改扩建医院建设。推动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项目、市第九人民医院项目投入使用。推进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楼、市中医院骨伤科研究中心建设。做好市第七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三是促进医学科技创新。推进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市人民医院肿瘤临床医学研究所、呼吸和重症医学研究所建设。遴选、推广20项卫生健康适宜技术下基层。四是促进人才引育提升。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家、省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五是提升医疗质量和专科水平。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和患者安全专项行动。建立质量控制中心考核机制,新增3-4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24年6月,全市10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基本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认共享。争取建成4个国家级卒中中心、2个国家心脏康复中心、5个癫痫中心、5个房颤中心。推动优势学科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科,新增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30个。
 
五、实施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工程。一是推进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深入开展校地共建,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东莞水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东南部片区新型健康医联体、中医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补齐水乡、东南部片区资源短板,打造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普惠。三是推进镇街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堂医院、横沥医院、洪梅医院、大朗医院、虎门医院、虎门中医院、厚街医院等新改扩建工程。新增4家镇街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推动19家镇街公立医院向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市级专科医院、医养结合和老年病医院方向发展。
 
六、实施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工程。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新增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和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推进签约家庭医生群众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积极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力争全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2%以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香港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室建设率达95%以上。
 
七、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虎门中医院与广东药科大学校地共建工作。创建第一批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实现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护理门诊,2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中医阁”,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补齐中医医疗资源短板。实施“莞邑岐黄工程”,培养一支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打造东莞名中医药专家地图。
 
八、实施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强化“一老一小”精准健康服务,发展社区托育、用人单位托育等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新增64个社区(村居)心理关爱项目点。为全市1320家企业配备健康副厂长,持续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
 
九、实施行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程。一是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全力推进系统法治和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合同等法治审查,参与医疗纠纷处理。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二是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大力弘扬东莞“最美医护”精神,精心组织第九届“最美医生”“最美护士”评选活动,开展“最美医护”宣讲,完善典型宣传常态化机制。组织举办第三届卫生健康文化艺术节,打造“有医术,也有艺术”的品牌。(东莞+)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