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东莞如何高质量开展科普工作?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2-09-19 08:46:26

  新时代下东莞如何高质量开展科普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夯实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定位,真正体现了“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的理念。
 
  新时代下,如何高质量开展科普工作?对东莞而言,如何用好科技资源优势,深化科学普及?本期东莞日报邀请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英才计划办公室主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台长助理赵鸿雁,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副理事长、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高星原,东莞全童爱为科技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共同讨论。
 
  科学普及是培养
 
  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
 
  记者:科普工作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有何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有何重要作用?
 
  赵鸿雁:我主要负责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英才计划”(物理学科)协同培养基地的管理和运营,都是和科普工作直接相关。
 
  我们的公共技术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走科创制造强市之路,东莞制造企业对研发、技术创新有了更多的需求。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积极向企业、科技工作者推广科普,我们能提供的服务、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直接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东莞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助力东莞科创制造强市建设。
 
  其次是面向青少年的“英才计划”。国家、东莞的科技发展最需要的是科技人才力量的支撑,“英才计划”通过邀请有科研兴趣、有科研天赋的优秀学生,参与一些课程、科研体验活动、夏令营、科研实习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研究兴趣,开阔科学视野,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引导他们走科研道路,为东莞培养、吸引科技人才,提供科技创新关键力量支撑。
 
  高星原:我从事青少年的科技教育20余年,深刻感受到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无论是国际竞争还是城市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只有人才储备充足,才有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加强科普工作有助于营造创新环境、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也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关键所在,科学普及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培植了沃土。当前,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打造科创制造强市,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鼓励引导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科学普及也将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张斌:《意见》的出台,要结合国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大宏观背景来看。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进入到中国创造的阶段。而科普工作正是我们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群众基础和智力基石。
 
  对于东莞而言,《意见》给我们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东莞全体市民的科技普及才是实现“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首要条件,我们不仅要尽快搞、积极搞,还要大力搞。东莞不仅要在2025年、2035年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目标,还要远远超过目标。这样才能确保东莞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得以实现。
 
  做好青少年科普工作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记者:去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颁布,吹响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创新科普工作的号角,今年《意见》出台,掀开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章。进入新时代,科普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应该如何注重补足科普短板,全方位开展科普工作?有哪些重点工作?
 
  赵鸿雁:在我看来,新时代科普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面向青少年的科学普及,他们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我们要积极推进青少年科普的联动模式,组织相关的组织机构、社会团体、研发单位、学校等联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声势,充分利用各种青少年科普资源,争取最佳的科普效果。积极探索和构建科普教育的新模式,落实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提高青少年实践能力上,形成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与创新的科普教育文化氛围。
 
  其次是,面向企业的科普工作,需要我们在研发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更广泛、更畅通的对接平台,形成良好的探讨氛围,以科技成果产出、技术突破更新等为导向,一起联动、合作开展研发、技术攻关等,把科技资源最直接应用到企业身上,发挥效用。
 
  高星原:我觉得科普既是一项公益事业,更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从意识和顶层设计上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政策。既紧扣科技发展前沿,也贴近百姓生活,加强政策和舆论引导,创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的环境。
 
  其次是要注重引导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科技工作者是我们科技创新的主体,也应该成为科学普及的主导力量。科技工作者是最了解、最能生动讲解科学原理、科技动态等信息的人,他们与群众尤其是青少年面对面更有利于激励和引导科技热情和创新活力。
 
  再次是丰富科普活动的表现形式。科普活动是我们科普工作的主要抓手,要针对受众的特点,用更鲜活、更有趣的方式打通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
 
  张斌:科普工作不单单是为了科普而科普,更是为了实现国家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换言之,科技创新才是科普工作的立足点。
 
  首先,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应该是青少年。以全童科教多年的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实践来看,青少创新潜力是无限的,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普及工作,激发更多青少年的科技兴趣才是中国未来科技创新的基础,才是我们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科普工作应该注意深浅度的分类。科技普及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基本逻辑是,对某个特定领域了解的人越多,越有可能培育高精尖的人才。科普教育人数的基数越大,人才越多。因此,虽然大众接受科普教育的层次相对较浅,但只要点燃小部分人的科技兴趣,未来就大有希望。
 
  再次,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科普工作是以社会公共资源为主,但也要注意发挥好民办高科技企业在其中的作用。
 
  挖掘科技资源科普价值
 
  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
 
  记者:落地到东莞,该如何运用本土科技资源,例如大科学装置、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等,拓宽科普基地、深化科学普及、助力科创制造强市建设?
 
  赵鸿雁: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集合了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先进光源等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云集了大批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汇聚大量高精尖企业,科技资源体量大且种类丰富。
 
  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一是要加强政策指导,从政策制定层面出发,编制科技资源科普化相关配套政策,将科技资源科普化列入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建立的科研机构、高校及重大科研项目的任务中去。二是要保障科普经费,打通科技资源转化过程中的堵点,设置科普项目专项基金、为科研院所、科技设施对公众开放提供鼓励性或补偿性经费支持等。总的来说,要充分挖掘我们拥有的科技资源价值,拓展科技资源的科普功能,将科研投入转化为科普产出。
 
  高星原:东莞历年重视科普工作,率先在全国城市当中制定有关科普工作的实施办法,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科普。从对科普重要性和认识来说,东莞走在了前列。
 
  但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东莞科普工作的整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涌现出一大批科普工作的先进单位,形成一系列品牌活动,打磨出一些优秀作品出来。尤其是在对青少年这个重要群体上,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有更大的支持力度,探索形成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
 
  具体到如何运用好东莞本土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像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机构正在积极尝试和开展科普工作,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我觉得是非常喜闻乐见的现象。东莞要鼓励科研单位向市民普及科技成果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形成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机制,也要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科普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展厅、生产线等设施,建立科研成果和产品展示平台。
 
  张斌:东莞本土科技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全国首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439家省级工程中心、2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以及7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据观察,东莞很多科技单位每年都在申报新增科普开放日、科普基地。相信未来在《意见》的指导下,将掀起一轮新的科普热潮。
 
  未来东莞的科普,可以参考公益法律咨询,设立专职人员进行公益科技咨询,帮助那些有意向发现科技问题的人提供咨询和帮助,为那些有科技创新的想法,但苦于没有科技创新能力和视野的人打开一扇窗,提供一条有益的路径。
 
  如此一来,整个社会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源头和线索,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就会加速营造。这样会更有力地鼓励科技创新,助力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