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大学准毕业生初涉职场须注意4种陷阱

职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10-09 09:45:07

  专家提醒:大学准毕业生初涉职场须注意4种陷阱
 
  十月份是大学准毕业生求职第一季,对于工作经验欠缺的准毕业生来说,往往面临着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严峻考验。据有关调查,有6—7成大学准毕业生求职者曾落入过“求职陷阱”。专家提醒,初涉职场,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是以下4种陷阱,毕业生求职时要慧眼识破陷阱。
 
  陷阱 广东智通集团求职顾问王茜介绍,在求职案例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大学生应聘时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上涨,然而实际上是到试用期即将结束时,用人单位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王茜表示,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应对 王茜指出,应聘前先做好功课,包括信息搜集和心理准备,比如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如果看出苗头,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王茜还提醒,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陷阱 尽管大学生人数每年增加,但企业用人每年都有,有部分企业在招聘时,为了能顺利招聘成功,会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美化一番,比如销售岗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业务员岗位写成“保险事业部经理”,等应聘者到岗后,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此外,还有企业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王茜指出,美化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应对 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看用人单位是不是提供虚而不实的岗位,可以看看企业的岗位信息,比如企业是否有给职位冠以好听的头衔,但并没有强调需要经验,这种情况就需要警惕了。
 
  陷阱 在应聘时,有部分企业以“了解应聘者能力”为由,要求应聘者拿出方案,事实上,有可能是该用人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
 
  王茜指出,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反馈,很可能会导致求职者会因此失去了别的工作机会。
 
  应对 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我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没有入职前版权归个人所有”,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有违约行为,可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陷阱 日前,大四学生小明(化名)在网上看到某信息技术公司正在招聘“UI设计助理”,对学历和经验都没有要求,待遇却不错。所谓UI设计,简单来说,是指虚拟用户界面的设计,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小明很动心,就在网上报了名,并很快接到了公司的面试通知。听起来前景很好,但对方告诉小明,实习期要接受专业技能培训,需要由小杨承担19980元的培训费。当小明表示没钱后,招聘人员表示,可以让小杨做分期,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贷款,于是在对方的指导下,小明在一家名为“蜡笔分期”的APP上办理了网络贷款,但上了三个月的培训课之后,公司却没有为他们安排岗位或推荐就业,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工作。
 
  应对 王茜指出,这种情况属于企业和贷款平台形成了不正当合作,利用大学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来非法获得利益,贷款问题层出不穷,最严重时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心理负担。大学准毕业生在求职时只要遇到需要缴费的情况,就应该警惕,而不是懵懵懂懂听从招聘方的诱导。
 
  王茜还提醒,新媒体时代,企业招聘方式增多,短信也是企业招聘的方式之一,有些企业通过发送类似于“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公关,月薪1万元以上,可兼职”之类的手机短信找到可能上钩的求职者,要求求职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存到某账户,大学准毕业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否则不仅会浪费了钱财还会透露个人信息,“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回个短信或者交点不明不白的钱就可以获得好的职位是不可能的。”王茜说。(记者 覃凤春)(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