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逾1600多名彝良人来莞务工

职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8-01 08:25:20

  去年以来逾1600多名彝良人来莞务工
 
  7月份的工资发下来后,李维定第一时间往家里汇款1000元。李维定家住云南省彝良县木坪村,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为了维持生计,2006年李维定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东莞市黄江镇务工。12年来,在她的努力下,一家8口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房子也从山上搬到了山下。
 
  据了解,彝良县总人口60万,农村劳动力37.03万人,约有富余劳动力21万人。由于缺少工厂企业,外出务工成了当地人脱贫的重要路径。为贯彻落实有关对口扶贫的精神,帮扶协助彝良县脱贫致富,自2017年10月份以来,黄江镇便与彝良县开展了劳务对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协作工作,短短4个月就在当地举办了3场大型招聘会,共吸引2000多人到场咨询。
 
  正如李维定一样,为了摆脱贫穷,成百上千的彝良人坐上远离家乡的列车,踏上异乡寻梦路。据彝良县人社局统计,去年以来,共有1600多名彝良人在莞务工。
 
  “我早就习惯了,能有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李维定目前在东莞裕盛鞋业有限公司工作。“我没什么文化,字都不认识几个,为了出来工作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李维定告诉记者,10多年前,当她离开家乡时,身上仅有150元钱,其中130元是路费。为了省下几元钱,她天未亮就从家里出发,走四五个小时至火车站。从彝良县到东莞市,期间30多个小时的车程,她只敢买一瓶矿泉水解渴。
 
  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李维定在找工作中吃了不少苦。“一些很简单的工作我都做不来,比如在标签上标注文字信息。”李维定一开始处处碰壁,往往刚进厂一两个星期就被解雇,“没有工作经验只能一间一间厂去试。”
 
  为了做好劳务对接工作,黄江镇人力资源分局与彝良县人社局签订了《劳务输出对接工作合作协议》。2017年10月24日,黄江多家大型企业负责人前往彝良县进行扶贫帮扶。3个月后,黄江再次组织20多家企业分别在彝良县两河镇和钟鸣镇举办现场招聘会。
 
  “当时现场来的人很多,登记有意向来莞就业的有150多人。”东莞市人力资源局黄江分局局长郑建辉说,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均为黄江的优质企业,3场招聘会总共提供数十个工种5000多个岗位,前后累计有200多名彝良人前来黄江务工。
 
  今年春节期间,家住庙林村的龚昌树夫妇通过招聘会了解到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陆通”)的招聘信息,当即签订了意向书。年后,龚昌树夫妇如约到海陆通上班。
 
  “我们不但报销了他们的车费,还专门对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让他们充分熟悉工作环境。”海陆通人事部经理彭剑波说,由于龚昌树夫妇刚开始还没有工作经验,因此公司给他们安排了最简单的产品包装工作。今后他们可以通过职工教育中心进行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促进自身职业发展。
 
  “我们大老远出来最怕的就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不到工作,现在不用找,大企业、好企业就找上门任我们挑选,没有比这更好的了。”龚昌树坐在流水线旁边的椅子上,一边抬头与记者交流,一边快速将传送带上的新产品打包入盒,动作很娴熟。
 
  李维定在黄江工作的这些年,多次鼓励家乡的人出去“见识一下世面”,不过大部分人来了不到一个月就因不适应回去了。目前,黄江人力资源分局已协助彝良方建立健全彝良县常驻黄江工作机构,专门收集彝良务工人员的意见,再由相关机构与企业沟通协调。
 
  “对于务工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会安排专人与相关企业对接,包括相关的劳动纠纷。”郑建辉表示,目前相关机构尚未接到务工人员的投诉。
 
  “很多事情慢慢就习惯了,我现在就生活得很好。”李维定在离单位数百米的地方租了一间房,每月租金200元,房子虽然不大,但她感觉很舒服。“下班后可以和周边邻居或者同事串串门,互相聊聊心事,非常开心。”李维定说,她的老家在海拔1500多米的山上,周边没有人家,下一趟山要一两个小时,交通比较闭塞。
 
  “在家里种地不仅没有钱,还很辛苦,划不来。”李维定现在的月工资约为3500元,除了每月往家里寄1000元生活费,每月还能省出2000多元。现在唯一让李维定放心不下的是家里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在李维定的衣柜上,贴着两张女儿的照片,是10年前拍的,照片已经有点模糊不清了。“我现在安装了WiFi,每个月都能与女儿打个视频电话,还算有点安慰。”李维定说,再过几年她打算在老家那边的山脚下建一栋平顶房。
 
  与李维定相比,龚昌树夫妻俩在黄江工作的时间要短得多,不过他们都表示“已习惯这边的生活”。现在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已有7000多元,他们表示趁年轻打拼两三年,希望尽快能在老家的山下建一栋自己的房子。
 
  目前黄江正在对彝良籍在黄江镇稳定工作生活的人员建档立卡,符合入户条件的将优先落实落户政策,有序实现市民化。
 
  “普通的打工者很难在东莞定居,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要回老家,不过通过他们的努力,我相信他们的家庭会迎来喜人的变化。”彝良县驻黄江镇劳务工作站站长陈俊霖表示,一直以来,彝良县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今后也希望彝良务工人员可以将一些先进的理念带回家乡,从而促进家乡的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区位优势凸显,黄江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包括不少彝良籍务工人员。陈俊霖告诉记者,目前在莞工作的彝良籍务工人员大多为初中文化水平,平均月薪约3500元,除部分在黄江工作外,大部分集中在寮步、厚街等镇街的工厂企业。
 
  “彝良当地的平均月薪在2000—3000元,彝良外出务工人员则普遍希望月薪要高于3500元。”陈俊霖坦言,彝良县拥有大量富余劳动力,但是当地并没有足够的岗位安排就业,劳务经济仍是当地增加农民收入的“铁杆庄稼”。因此,他们今后仍将加大力度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并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每一户家庭的实际需求,对富余劳动力进行精准摸底,并加大宣传力度。
 
  按照计划,今年黄江镇将积极协助彝良县需完成劳务输出1000人以上,且输出人员属于深度贫困地区的比例不低于90%。为此,今年7月17日至21日,黄江镇东西部扶贫党政代表团再次赴彝良县开展劳务帮扶对接工作。期间,双方就鼓励贫困劳动力就业、劳务输出、企业招用工、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做法、经验进行了交流商谈。
 
  “通过构建黄江、彝良双向劳务对接机制,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摸清彝良贫困人口就业需求,按照黄江用工需求适度有序组织富余劳动力来黄江就业。”郑建辉表示,下半年,黄江将继续做好彝良籍员工的就业服务和劳动权益保障等工作,协助建立健全彝良县常驻黄江工作机构,贯彻落实相关工作要求,促进劳动力实现就业,携手彝良共同奔小康。(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