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战“疫”之“老兵”新传

医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3-11 11:28:08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成为郑州市和河南省抗击疫情最前沿、最密集的主力阵地。
 
  近日,记者走进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采访,复盘他们在中原战“疫”一线守护生命的日日夜夜。
 
  从17年前开始,无论是在抗击非典病毒的战“疫”中,还是非洲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再到抗击甲流、H7N9禽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60多年交道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磨砺出一支传染病防控“老兵”战队。
 
  每次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老兵”谱新传。17年后,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他们依然舍生忘死,迎难而上。
 
  2019年12月,在武汉不明原因肺炎消息曝出后,医院领导班子高度关注疫情态势,积极制定应对措施,并组织专家传阅防控方案。
 
  生死攸关之际,医院领军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马淑焕,足部骨折打着石膏,一只脚裹着大号支具鞋,忍着疼痛煎熬,坚守在第一线。她坐在轮椅上在疫情前线指挥抗疫,带领医院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郑州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疫阵线。
 
  “专业的人就要做好专业的事!”马淑焕说,作为一家三级综合性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只要做足战前准备,做好科学规范的救治,就一定能够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2020年1月15日,医院召开动员宣誓大会,宣布全院职工取消休假,立即到岗,进入战时状态。同时,开始构建新冠肺炎应急指挥体系,对患者转运、收治会诊、疫情报告、感染控制等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模拟实战演练。
 
  医院党委未雨绸缪,提前谋划,首批采购的负压救护车、N95口罩、防护服、移动DR、过氧化氢消毒机、空气消毒机等设备有序到位。快速建成与本院远程会诊中心、省远程医学中心联通的会诊网络,这些筹备工作在疫情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院还迅速腾空两栋病房楼共计133间病房,配置标准252张床位,设立了两个发热门诊和11个隔离病区,确保重症、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等各类患者有序收治,同时抽调第一批次303名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这一系列举措相当于在院内重新建立了一个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病医院,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筹划之精,无不体现出这所传染病医院的专业素质。
 
  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又一次跑在了前面,稳稳地占领了抗击疫情的“上风口”,收治了河南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战“疫”强军,与医院近年来有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坚持“精专科、强综合”的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53年,2001年与郑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合并,2006年经原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成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是河南省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医院是全省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承担着郑州市乃至全省传染病救治、结核病防控及项目管理、艾滋病救治及人员培训工作。
 
  医院开放床位1460张,开设临床医技科室70个,日平均住院病人1500人左右。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33人,中级职称254人,硕、博士216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级专家4人。
 
  医院在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中,累计收治住院患者50余万人次,年门诊量40万人次,传染病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覆盖全国各省区,传染病综合救治能力和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以结核病、肝病、艾滋病、感染性疾病和重症医学五大学科为基础,急诊、内、外、妇儿为特色的学科发展格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建设单位、河南省输入性恶性疟疾救治中心、河南省艾滋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结核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和河南省传染病(艾滋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当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就要全力履行医生的使命和责任,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希望郑州人民能尽快恢复自由穿梭、自由呼吸的生活。”医院领导说。
 
  3月4日,随着两名确诊患者的出院,医院隔离病区实现“清零”。从1月19日收治河南省第一例患者到治愈最后两名患者,43天的坚守,69名患者被成功治愈。从“首例”到“清零”,这支抗击新冠肺炎“特种部队”背后的每一幕,都是与疫情的生死较量,每一天都是一次大考。
 
  在一线我们遇到感染风险高的操作,比如气管插、血液净化、重症病人的胃管留置,都是一个又一个队员主动抢先上阵,充分展示出六院人“勇”的一面,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勇于担当。
 
  “医生也是普通人,也会害怕,但在疫情出现时,我们这些在特殊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六院人就是战士。”马淑焕说。
 
  “我宣誓,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敬佑生命、恪守医德……”,1月21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举行应对新冠肺炎誓师大会。
 
  曾担任过党支部书记的杨跃杰主动请缨,承担起救治重症患者的重任。在重症隔离病房,隔着一层防菌玻璃,总能看到杨跃杰带领团队忙碌的身影。每天查房后,脱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他的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手也因长时间罩在双层手套里肿胀发白,左手食指的裂口,每次用消毒水进行手消时都会刺痛无比。
 
  杨跃杰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甲流、禽流感、埃博拉等系列突发公共应急工作,是一位抗击疫情战场上的“老兵”。荣获多项荣誉的杨跃杰,在重症领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着人民健康。
 
  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区,杨跃杰不仅经历着一波三折的“就地”抢救,也把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记在了心上。
 
  杨跃杰有高血压,繁忙的工作导致他经常睡眠不足,但他却从没喊过一个“累”字,对讲机24小时不离身,随时接听每一位患者的临床信息。正是他们的坚守,才为重症患者赢得了生的机会。
 
  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像杨跃杰一样,主动请缨,承担起救治重症患者的重任,把自己隔离在重症病区的事例不胜枚举。
 
  “老将”——感染六科主任、郑州市救治专家组组长赵清霞,是一名长期奋战在抗艾前线的"钢铁战士"。也许是常年与艾滋病打交道,面对新冠肺炎,她多了几分镇定,平时在诊断、防护上的意识、经验都派上了用场。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院迅速在感染楼和呼吸楼成立了11个隔离病区,从不同科室抽调的医护人员迅速到位。为了使救治工作有序开展,作为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长,赵清霞主动作为,按照国家救治方案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接诊和诊断治疗流程。隔离病区逐个巡视、指导,规范消毒隔离、诊断治疗及护理程序,使全院的新冠肺炎疫情临床处置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赵清霞说,作为党员,哪里任务险重就要在哪里当先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战线上,赵清霞作为隔离病区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成为隔离病区医护团队的主心骨。
 
  在隔离病区,没有上下班、甚至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电话及微信的院内外会诊、疑难问题的咨询解答、各种救治信息的汇总上传、各种诊疗方案及管理要求的下达,重症倾向患者的排查……赵清霞就这样每天忙碌的工作,常常错过吃饭时间,以至于负责生活区的工作人员总得想着给她留下一份午饭或晚饭,提醒她不忘吃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郑州市迅速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防线,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无疑是郑州市抗疫的最前线,而医院的发热门诊则成为直面危险的最前沿。如果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战役,那么医院里的发热门诊就是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说这场疫情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那么在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便是在战场最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
 
  2020年1月23日,刘春礼突然接到医院指令,立即兼任发热门诊主任开始隔离工作,目标就是: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新冠肺炎患者!
 
  刘春礼17年前参加过抗击非典,这次他依然没有丝毫犹豫,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到岗到位,查看发热门诊接诊流程及各种消毒防护隔离措施是否到位,与护士长一起召集所有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进行全体动员,要求大家严格学习实施新冠肺炎诊治规范,把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口。
 
  刘春礼要求所有来诊患者要全部经过他的再次审核排查后方可做出下一步处置措施。从进入发热门诊那天起,刘春礼就彻底没有了休息时间,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来诊患者就会随时处理。疲惫的他,经常不知不觉地趴在办公桌上就睡着了,一有事又马上开始继续工作,每天能休息4、5个小时成为一种奢望。
 
  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口,刘春礼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患者情绪紧张激动不配合怎么办?遇到特殊患者留观后怎么处理?留观患者交接工作是否顺利?面对这些问题,刘春礼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
 
  2020年2月14日,一名临床疑似新冠肺炎的女患者需要留观排查,该患者诉说自己有两个孩子,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照顾。刘春礼认真查看患者检查资料后,判断患者不能排除新冠肺炎,只能隔离。但是孩子怎么办?刘春礼随后向医院职能科室反映了情况,并联系到患者所在社区,终于在晚上九点多钟为患者的孩子安排好照护人员,解决了患者的担忧。
 
  2月7日凌晨,当刘春礼审核一位和他小女儿同名的患者时,他才突然意识到,从大年初一开始就一直没能顾上给家里打过电话。想到家人和孩子,他有说不出的愧疚,但是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疫情就是要冲锋在前、救护生命,发热门诊是他的战场,坚守在这里是他作为一名医生和一名党员的职责。
 
  面对感染风险高的操作,怎么处理?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病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尽心尽力为抗击疫情的将士披上了“防弹衣”。
 
  面对突然降临的新冠肺炎疫情,白衣战士冲锋在前,救治患者,和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一群院感人。他们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默默守护大家的安全,以自己的专业与敬业,为他们筑起坚实的院感防线。
 
  1月15日,医院制定新冠肺炎应急工作预案,确保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能够及时、科学、规范地处置疫情,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措施,建立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感染防控组负责预检分诊和新冠肺炎收治期间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感染防控工作,并指导和落实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在严峻的疫情防控期间,院感人的责任尤为艰巨。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认识到,保护医护人员不被感染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队伍零感染,是医院的重要责任。
 
  按照内防输出、外防输入的原则,医院第一时间实施院区闭环管理,所有门诊和病房提高一个防护级别,同时有序安置住院患者分流,对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对全院职工开展武汉来郑人员密切接触的排查。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采取的措施体现出硬核铁腕,感控人员全流程严格监督,污水、曝气、排风等都经过专门的无害化处理。
 
  让全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掌握防控知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切实保障每一位职工和患者的安全是感控科首当其冲的责任。自抗击新冠肺炎战役的号角吹响以来,感控科迅速行动,他们按照“少聚集、不遗漏、点对点、人对人”的培训原则,通过现场培训方式对全院急诊、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各级应急梯队、普通病区、检验、医技、保洁、保安、留观病区及集中隔离点等不同类别的工作人员,先后组织了50余次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理论与技能培训。
 
  医院的布局设计是一门学问,感染区、潜在感染区、清洁区和病人通道、医务人员通道,每个区域之间互相独立不交叉,才能保障隔离的效果,保证疫情不扩散。根据疫情发展需要,医院在疫情初期就对发热门诊进行了改扩建,对隔离病区进行了通排风设施维护,各项布局和流程均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医院将发热门诊划分为两个诊区,特殊诊室设置在发热门诊区域,专门用于接诊患新冠肺炎可能性较大的患者;普通诊区用于接诊病因明确的发热患者或患新冠肺炎可能性较小的患者。在疫情期间,大量的发热患者到六院就诊,为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医院要求每个诊区的医务人员全部着三级防护。
 
  为有效应对疫情,医院在隔离病区合理设置“三区两通道”,严格区分人流、物流,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不发生交叉感染。严格规范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为防疫阻击战建立起一道“硬核”屏障。
 
  医院始终把医务人员的防护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抗疫期间,防护用品告急,医院积极协助设备科审核采购各种防护物资,对产品质量及性能严格把关,确保各类物资符合防护标准。同时,按照分级防护的原则,统筹协调、按需分配,确保不同岗位人员防护用品的合理供给。
 
  截至2020年3月4日,医院治愈出院新冠肺炎患者69人,收治确诊病例超过郑州市新冠肺炎患者总数的一半。300多名医务人员在30多个日日夜夜的高风险救治工作中,无一人感染。这份“零感染”成绩单,是全院统一协调指挥,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隔离病房 飞进耄耋老人的“微”谢信
 
  2月9日被确诊患新冠肺炎,经过十几天的治疗,2月24日,84岁的温老先生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走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隔离病区。回家后,他让家人用手机给隔离病房的“孩子们”发来了500字的感谢信。
 
  耄耋老人感谢的“孩子们”,进入病区就成为白衣战士。从1月19日收治河南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起,郑州市六院共投入医护人员300余人,一直奋战在隔离病区。他们中有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兵,也有刚刚毕业的90后;有推迟婚礼走上前线的准新娘,也有孩子还未曾断奶的新手妈妈。他们在临近出仓的日子又写下请战书,请求继续工作,谱写了大爱无疆的动人篇章。
 
  2月5日,对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十一科的护师张贝贝来说极为重要。这一天,原本是她穿着美丽的婚纱与爱人携手走向红毯,迈入婚姻殿堂的日子。然而,直到2月12日,她还奋战在隔离病区,已经持续坚守了20天。
 
  计划春节期间举行婚礼的张贝贝,早早就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签好了婚假条。面对疫情,张贝贝犹豫了,一边是精心准备了四个月的婚礼,一边是越发紧张的疫情阻击战。最终,医务人员的天职让她下定决心,退车票,拿回婚假条,推迟婚礼,和同事们一起战斗,等到疫情结束,再举办婚礼。
 
  隔离病区的工作紧张而忙碌,和家人通话的时间很少,在工作之余一次简单的视频连线中,她对未婚夫说,“抗击疫情胜利之时,就是我们的新婚大喜之日。”
 
  今年31岁的李玉玲,是一名多年工作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资深护师。像张贝贝一样,这位在父母和亲人眼里的“大龄”姑娘原定2月28日和军人男友举办婚礼,在此次战“疫”中,她已在发热门诊工作了一个多月,婚纱照没有拍,婚期也推迟了。
 
  发热门诊的工作量大,李玉玲和同事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个班次下来护目镜上满满一层密密的水珠,脸上也都是深深的瘀痕。尽管如此,她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没有丝毫抱怨,心中满是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李玉玲说,在这个特殊时期,走上抗疫一线本就是我的分内工作,就像军人在职责岗位上保家卫国一样。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还有第一时间冲到前线,提前断奶,把幼小的孩子丢在家里的张亚琼。
 
  张亚琼是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在重症隔离病区,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工作间隙,她不是第一时间去喝水吃饭,而是找个没人的房间把奶水吸出来,但由于奶水积得太多,引发了乳房发炎,疼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有一次,裹在防护服里缺氧的晕眩让她觉得呼吸困难,她跑到走廊上,张大嘴巴大口吸气,对空气如此强烈的渴望,让她体会到了重症患者对生命的留恋,对患者更多了一份爱心,对工作更多了一份责任。
 
  抗击非典、甲流、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曾多次走进隔离病区直面对抗疫情,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崔二平的履历,可谓战功累累。
 
  此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又是主动请缨,带领重症护理团队做好病人救治和护理工作。作为护士长,她每天上班时饭不敢多吃,水不敢多喝,因为一上厕所,穿脱一套衣服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ICU里的工作,体力与细心、耐力与耐心同样重要。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女汉子!”厚重的防护服里包裹着她瘦小的身体,而在瘦小的身体里却蕴涵着极大的能量。协助体重接近200斤的患者两个小时一次的翻身,她不在话下;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时,心肺复苏做到她手臂打颤,也能咬牙坚持;为昏迷患者倒尿擦大便时,她从不喊脏。
 
  很多人问她在重症隔离区工作怕不怕,她说她是真的怕,但她怕的不是战斗,而是害怕这些年轻的“战友”出现闪失。
 
  崔二平的团队大部分都是年轻的90后,她们对工作热情似火,但缺少抗击大战的经验。因此,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一遍一遍地给大家培训防护知识,反反复复叮嘱大家做好每一个防护细节。长期的奋战,崔二平的嗓子已经沙哑,几乎发不出声音,她就用笔写在纸上或者用手机编辑微信,依旧不断地提醒大家注意防护,竭尽全力保障大家零感染!
 
  “无影灯,无影灯下无魅影,
 
  柳叶刀,柳叶刀上毫厘争。
 
  疫情来,披‘战袍’、守战位,
 
  老兵‘疫’无反顾谱壮歌……”
 
  抗战老兵田又生感动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写下了这首诗,用诗歌赞颂医者,点赞他们抗击疫情的大无畏精神。(记者 闻有成)(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