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东莞联合培训家庭医生项目启动

医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3-06 09:17:14
  香港—东莞联合培训家庭医生项目启动
 
  2月22日上午10:15,听香港联合医务集团首席培训官龚敬乐上完—堂公开课后,来自麻涌社卫中心的黄永忠、黄肖艳关闭手机,认真参加香港—东莞联合培训家庭医生项目的第一轮MCQ笔试+OSCE模拟案例实习。
 
  当日上午,香港—东莞联合培训家庭医生项目正式启动,从全市110名报考的全科医生中选拔出30名优秀者,进行全年的学习。作为引入国际先进理念的“种子”,这些医生将把学习成果带回社区,全面提升东莞全科医生的服务态度、服务方法、服务技术。
 
  医疗服务水平是城市品质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湾区都市、品质东莞”36项重点任务出炉,打造“健康东莞”是民之所盼,也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表示,今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聚焦八大方面32个攻坚任务,将以强力执行谋求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林凤莲今年60岁,是麻涌镇川槎村村民,患有高血压。周一上午,她来到麻涌镇川槎社区卫生服务站,找该站站长、全科医生李伟看病拿药。从家里到服务站看病拿药,整个过程20分钟就搞定了。
 
  “因为血压高,我已经吃了10年的降压药了,签约家庭医生后,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李医生咨询请教,他也经常上门查看我的病情。”林凤莲笑着说,签约家庭医生相当于她有了专属的健康管理医生,家人对她的病情管理更放心了。
 
  今年,麻涌镇政府将投入1000多万元经费,将大盛、漳澎、鸥涌、川槎4个站点作为首批二类站点改造建设。这意味着,这些站点楼高三层,总建筑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村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做B超,并获得省内大医院出具的检验报告。
 
  从2008年启动建设,东莞的社区卫生医疗已经走过了十年。在这些年间,全市社区医疗服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健康守门人”获得了居民认可。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社卫机构诊疗量为1973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28%。其中,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一年间,全市社卫首诊就诊率为23.32%。
 
  不过,历经十年发展,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东莞市卫生健康部门坦承,随着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建设相对落后,部分机构医疗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开展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需要更新;社卫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缺口仍非常大,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
 
  从去年开始,东莞开始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升级达标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和《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2017版)》,全市去年已完成20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到今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仪器设备、服务能力将全面达到新的建设标准。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与香港联合培养金牌家庭医生之外,全市还将选派20名全科医生和10名社区护理骨干到国内高水平医院和国家级培训基地进修培训,完成1000名社区卫生业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任务,打造一批“接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基层能力。
 
  新药和仿制药的研究,临床试验是必经之路。2018年7月22日,东莞市人民医院Ⅰ期临床试验中心揭牌。这是东莞首个临床试验中心,也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临床试验中心之一。东莞市人民医院院长蔡立民介绍,Ⅰ期临床试验中心将立足东莞、辐射广深、走向全国,促进东莞、广东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位居广深之间,对标先进城市,东莞的医疗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市人民医院为例,作为全市的医疗龙头,医院的急救水平、抢救成功率、诊断符合率等各项指标近年来都在大幅度地增长。
 
  3月4日上午,在全市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亚林说,今年将全力支持市人民医院纳入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单位,包括加大投入力度,冲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精准医学研究院、肾病研究所、呼吸重症研究所、智慧型医院等。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打造一流医学学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东莞将大力推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加快重点专科建设,用三年时间打造成为现代化高水平医院,将市第五人民医院打造为高标准高水平的滨海湾中心医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治疗中心。
 
  “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时,转诊单有3天有效期。不少患者从医院到社区门诊,从社区门诊再到医院,不断排队、不断交转诊费用。”今年东莞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关注社区转诊的问题。他们希望,社区门诊能实现与医院的信息共享,同一个患者同一种疾病,不再需要反复开转诊单。
 
  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解答。会议期间,东莞市卫生部门回应称,今年将实现电子健康码一码通用,并以居民电子健康码(电子健康卡),作为全市居民健康医疗服务的主要标识,一人一码、一次认证、全省通行。在“粤省事”小程序上可以查询本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社区就诊记录。
 
  通过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此前,东莞已经建成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共41家公立医院上线,同步推出健康东莞APP,下载量达15万次,通过平台预约达306万人次,市民的就诊体验得到了改善。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介绍,今年,东莞还将启动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和个人健康档案自助查询,并推广使用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和分级诊疗信息系统。通过卫生健康专属云的构建,今后,市民看病将更加方便。
 
  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每天早上的高峰期几乎都是车水马龙,很多到这里看过病的市民,都对这里的停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东莞市人民医院抛出了提升服务的举措——医院准备在万江院区实行停车收费和智能化管理,试点预约停车服务,安装停车场电子管理系统,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预约停车、扩建停车场,是否能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从患者需求来说,很难。这是因为,大家抱怨的“看病难”,基本上集中在大医院、大专家。患者为什么不去社区、镇街医院?这一方面与就医观念有关,很多人认为大医院诊治水平高,哪怕只是常见病,也更愿意到大医院就诊。另一方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给人们的“设备落后、人才匮乏”的老印象有关。
 
  东莞正在改变这一刻板印象。在连续两年进行社卫站点的升级改造后,在家门口甚至就可以做B超,由大医院的医生进行远程阅片,极大地改善了以往患者在大医院“排长龙”就诊的现象。从卫生健康部门来看,设备、人才、管理、服务等多方面都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从“只去大医院”到“信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生病了先到社区医院就诊,如果有必要,再转到高一级的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只有建立这样的分级诊疗体系才能有效缓解“看病难”。
 
  但解决“看病难”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在社区、基层医院,人才匮乏依然是“硬伤”。如何把医疗人才留在基层,也是破解“看病难”的关键。去年以来,提升医疗服务价值、进行薪酬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让东莞引进医疗人才更显底气,不少到广深工作的人才还呈现了“回流”的状况。目前,东莞的医疗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随着硬骨头一一被破除,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让看病不再那么难,将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改变。相信,在未来,东莞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会更加完善,老百姓的幸福感将更强。
 
  记者:面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东莞卫生健康工作面临哪些挑战?
 
  叶向阳: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行动方案中,第28项重点任务就是打造“健康东莞”,确立了2019年和2021年的奋斗目标。在2月13日东莞举行的首场新春座谈会上,市委书记梁维东强调要加快构建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创建高水平医院、建设区域中心医院、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镇街公立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等多项重点工作,这些工作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直接影响到“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的成败。
 
  相对于广深医疗卫生高地,东莞卫生健康领域在专科建设、科研技术、拔尖人才等软实力层面短板比较明显、差距不小。但我们也要看到,东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已经打下一定的基础,去年还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表彰。而且东莞医疗卫生机构多元化、体量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方式有比较优势和后发力量。只要我们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再接再厉,必定能够把东莞卫生健康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记者:在“健康东莞”建设中,如何留住优势资源,增强对医疗人才的吸引力?
 
  叶向阳: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要集中时间精力,集中人、财、物、政策等各种资源,努力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抓出亮点,以此带动全局。
 
  今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聚焦八大方面32个攻坚任务,东莞要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城市建设上取得扎实进展。包括推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加快重点专科建设,用三年时间打造成为现代化高水平医院,将市第五人民医院打造为高标准高水平的滨海湾中心医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治疗中心,加强莞港澳健康服务业合作,鼓励港澳高端医疗机构和精准医学研究机构进驻东莞等。
 
  其次,东莞要在医改关键领域取得更大成果。在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人员薪酬水平,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急需短缺专业人员倾斜,向贡献突出的医务人员倾斜。完善人员岗位管理,将编内外人员纳入岗位管理,逐步实现同岗同绩同酬。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机制。
 
  记者:如何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叶向阳:今年,东莞将推进区域中心医院高水平建设,年内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大楼项目将完成基础建设、主体建设等前期工作,麻涌医院新院区一期工程将全部封顶,常平医院旧住院大楼改扩建项目也要完成工程预算、立项申请等前期工作,并推动与广东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合作共建直属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
 
  此外,我们还将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年内基本完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短板”任务。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落实社区卫生人才“填洼计划”,打造一批“接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