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黄金周临近,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亮出监管利剑,针对假日经济中潜藏的"价格刺客"现象展开全链条围剿。在游客激增与消费井喷的双重压力下,这场覆盖餐饮住宿、旅游服务、民生供给、交通出行等九大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正以雷霆手段重塑市场秩序。
在酒店住宿领域,监管风暴直指"坐地起价"痼疾。根据新规,全市所有酒店经营者需提前30天备案房价调整方案,节日期间溢价幅度不得超过平季价格的200%。对于电商平台已确认的订单,商家单方面毁约涨价将面临订单金额三倍罚款。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监管部门已接入全市酒店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监测,系统自动预警异常价格波动,目前已有7家酒店因突击调价被立案调查。
旅游景区成为此次整治的"主战场"之一。监管部门要求各景区建立分级定价体系,核心服务项目与衍生消费必须分项明码标价,门票所含服务须以清单形式公示。针对"套票陷阱",明确规定二次消费项目不得捆绑销售,违者将面临景区评级下调风险。东莞隐贤山庄等三大4A景区已率先启用电子价签系统,实现价格变动实时同步至监管平台。
民生商品供应体系启动战时监管机制。全市62家重点商超的粮油肉蛋库存数据接入智能监测平台,价格波动超预警线将触发应急响应。在药品流通环节,布洛芬等30种常备药品实施价格冻结,感冒灵颗粒等防疫药品库存实施日报制度。东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派驻12个执法小组,重点打击利用"阴阳账本"哄抬物价的违规行为。
交通出行领域祭出"零容忍"政策。全市385个停车场全面启用智能计费系统,超时计费误差超过5分钟即自动锁定取证。出租车行业实行服务价格熔断机制,计价器异常跳表现场查实立即停运。广深高速东莞段服务区已安装价格监测摄像头,商品价格变动超幅将触发远程执法。
在这场市场秩序保卫战中,监管科技正发挥关键作用。由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价格存证平台已收录42万条商品价格数据,AI算法每小时扫描全网交易信息,精准识别"先涨后降"等新型价格欺诈。消费者通过"东莞市场监管"小程序扫码即可调取商品价格变动曲线,遭遇侵权可实现30秒快速举证。截至发稿,监管部门已约谈企业负责人83人次,公布典型案例12起,市场乱象整治初见成效。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