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天下
#份子钱#
【事件】
最近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一线城市送礼一般是800元~1000元;听湖南的朋友说,不拿四五百元不敢去喝喜酒;北京的朋友很不屑地说,普通同事五六百元起步,关系好点的一千八百元拦不住;宁波的朋友笑着说,在他们那里,嫌一张张数钱太俗气,直接拿点钞机数……
每年到了十一长假,都会有很多新人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在他们享受幸福的时刻,也有很多人被不断袭来的“红色炸弹”(送礼)炸得喘不过气来。对于送礼的多少,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尽相同。一项调查显示,超八成东莞网友认为送礼只要两三百元就行。
【声音】
@ DG一个都不能少:朋友结婚本是件开心的事,但现在却越来越有压力了,红包一个比一个大,真是有些“累觉不爱”了。
@叛逆的乖乖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送多送少也是大家自愿的,没必要横加批判,只要是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来就可以。
【观点】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尤其婚丧嫁娶更是受礼仪的制约,甚至还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遇到上述事件,亲朋好友除了要准时赴宴之外,还会送上礼品或者礼金,以示礼貌。
其中,结婚本也是喜大普奔的事。然而,如今很多人面对亲朋好友结婚,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很多人担忧的并不是送不送礼的问题,而是送不送得起的问题,甚至还有人把结婚喜帖看成是“红色炸弹”,把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戏称为“红色炸弹周”,令人唏嘘。
	  我有个朋友32岁,虽然还没结婚,但礼金已经送出去两万多元。今年10月的结婚请柬,他已经收到了6个,其中4个是在十一期间。据他在朋友处打听后估算,礼金最少的要给200元,大多数为五六百元,最多的一个1200元,总共大约需要4000元左右,而这就是他半个多月的工资。
	
	  即便如此,我的朋友还是要硬着头皮去送,而且还不能比其他人送的少。事实上,在传统民俗当中,红包被称为“凑份子”,一对新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亲朋好友送被子、热水壶、大米等都很正常,随着经济的发展,东西渐渐变成了红包,而红包也慢慢从贺喜变成了人情世故和攀比,结果导致大家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然而,人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加上受到盲目攀比的虚荣心驱使,“红色炸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给得太少,面子上过不去,给的太多,心理上不平衡,所以到了自己办酒席时也会大操大办,就为了把“份子钱”挣回来,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到头来劳民又伤财,甚至还伤了感情,得到的却只有那一点点虚荣心。
因此,“红色炸弹”应该要拆,但拆除“红色炸弹”并不是拒绝人际交往,而是应该让礼尚往来回归到情感本源,让“份子钱”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铜臭味和功利。记者吴城华(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