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测试不错,老师为小涛竖起大拇指
	 
	  再过一星期,又到开学季。对于患有听力障碍的“特殊”儿童小雨和小涛(化名)来说,这是他们最高兴和期待的日子。因为,在一名热心人的帮助下,长安东安小学已正式接收这两名特殊儿童入读。
	 
	  但是,已实施两次肝脏移植,如今康复归来的5岁多男孩小体政却没有这般幸运。因为,在获知他的身体情况后,去年他曾就读的幼儿园已“委婉”拒绝了他再次入读的请求,这让小体政的父母倍感无奈。目前,小体政的父母仍在四处寻找可以接收他的幼儿园,希望可以在长安圆儿子的读书梦。
	 
	  案例一:听障儿童入学请求遭多所学校拒绝
	 
	  小涛今年8岁,3岁时被确诊患了感音神经性聋,属于极重型耳聋,难以治愈,小涛之后被父母送进了长安向日花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数年来的坚持努力,小涛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如今儿子戴上助听器,可以近距离听懂别人说的话,而可以识字、数数和算数了。另外,儿子舞蹈也不错,多次登台表演。”小涛的母亲廖女士说。
	 
	  考虑到孩子渐渐长大,且听力障碍情况也有了明显改善,廖女士一家都希望尽快把小涛送进普通小学入读。
	 
	  “但小涛入学太难了!”廖女士感叹说,“我和丈夫多次去一些民办学校咨询、了解,希望能为儿子小涛找个学位。但每次总是信心而去,失望而回。”
	 
	  来自湖北的小雨与小涛有着类似的遭遇。小雨是先天性失聪。“接受了3年多的康复治疗后,小雨说话咬字也清晰多了,交流起来也基本没什么问题。”小雨妈妈何女士于是打算给女儿找个普通学校。
	 
	  何女士说,在长安一所民办学校,原本儿子报名资料都已经填好了,户口本等必备资料也带齐了,准备交学费了,该校的招生老师得知小涛患有听力障碍疾病后,立即停止了交费程序。
	 
	  之后,她和丈夫多次找老师、找学校负责人,希望可以给儿子一个学习的机会。但被学校以“学位已满”为由,将小涛拒之门外。
	 
	  案例二:两次换肝男童再入学遭幼儿园拒绝
	 
	  小体政今年5岁多,自幼患先天性胆道闭锁疾病。她的父母肖坤庆和杨海英为救儿子,在众多市民的捐赠资助下,接力把夫妻俩的部分肝脏捐赠给了儿子小体政。如今,经过两次亲体肝脏移植手术,小体政康复归来。
	 
	  肖坤庆告诉记者,去年,小体政曾入学长安某幼儿园。然而,今年,在儿子成功实施第二次肝脏移植康复后,再前往该幼儿园报名入读时,该幼儿园负责人则以“小孩总是生病”为由,拒绝了小体政再次入读的请求。
	 
	  “不仅这所幼儿园拒绝孩子的入读请求,别的幼儿园也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予了拒绝。”肖坤庆无奈地说。
	 
	  肖坤庆说,他之所以想把儿子留在东莞上学,一方面,是方便孩子手术后定期体检。另一方面,全家的收入来源都指望他在东莞工作。一旦离开东莞,意味着他将失业。
	 
	  因此,他真诚希望,儿子可以在长安圆读书梦。
	 
	  爱心民校接收两位听障儿童
	 
	  记者了解到,为圆小涛和小雨的读书梦,长安向日花康复训练中心老师冯树梅曾多方求助。但由于东莞市的启智学校、康复实验学校等特殊学校主要招收东莞本市户籍孩子,且学位有限。因此,小涛和小雨一直未能如愿。
	 
	  得知这对孩子的特殊情况,在一名热心人的联系下,长安东安小学接收小涛和小雨。
	 
	  日前,小涛和小雨各自在父母以及老师冯树梅的陪同下,前往长安东安小学办理了报名手续,并现场缴交了学费。开学后,小涛和小雨就能与其他小朋友一样,顺利进入小学就读了。
	 
	  “小涛和小雨虽然有听力障碍,但生活能自理,智力没问题,且不会做出伤人举动,又符合全国学籍制度管理要求,东安小学接收他们是学校应该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长安东安教育集团董事长麦良辉说。
	 
	  正式开学之后,学校还会对小涛和小雨进行特殊的关爱。一方面,让小涛和小雨所在的班级老师给予他们俩“特殊”的照顾,如在座位安排上,如在日常的教学上;另一方面,让老师和同学在生活及精神上给予小涛和小雨更多的支持,让他们俩可以尽快融入所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让他们俩与班上的同学一样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文、图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王爱仪)(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