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植树造林可有效减少雾霾
近日,东莞观音山举办“雾霾离东莞有多远”论坛暨《观音山植物图文集》发布会。广州地理研究所李平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院郑卓教授、广东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李永兴、广州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谭惠忠等众多环保专家、植物学家齐聚东莞,探讨“雾霾离东莞有多远”这个主题,共同为防治雾霾出谋划策。
空气质量好转,但不能掉以轻心
很多人一直认为雾霾只是华北地区的专利,其实全国多省均遭受到雾霾袭击,珠三角更是成为全国四大雾霾高发地。纵观雾霾的成因,基本可以归结于三个方面:制造业污染物的排放、城市楼群设计的不尽合理以及机动车排放尾气的日趋增加。
2014年,东莞市观音山古树博物馆承担了东莞市科普项目“雾霾离东莞有多远”。谭惠忠长期对东莞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根据他的检测结果显示:今年下半年,东莞的大气污染稍有好转,但也不容乐观,仍有数日为轻至中度雾霾天气。
森林周边空气质量明显较好
谭惠忠选择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路段,在观音山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分别测量PM2.5和PM10。
测试结果表明,道路旁的污染较严重,而森林覆盖率达96%的观音山园区内的空气质量很好,各项指标正常,说明树木对调整空气质量有很大作用。
“树木花草是城市绿色卫士,叶子表面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有效减少雾霾。”谭惠忠认为,森林和城市绿化对于防治雾霾功不可没。
支招
植树造林加大治霾力度
环保专家表示,治理雾霾并非无章可循。对于制造业污染源,需要加快产业转型调整的步伐,对重污染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在城市规划中,应加入地理科学的考量,留出通风道。
此外,治理雾霾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每亩森林每年都能吸附粉尘4.2吨,每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年平均释放氧气1.62吨,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与会的专家均认为,保护森林,就等于保住城市的肺。(来源:东莞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