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每年有1%高校新生有自杀倾向
编者按:当“自杀”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语频频出现在大中小学生身上时,你的心是否会随之一颤?上月,广州番禺区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家上吊身亡的消息,再度引发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大家不禁要问,是谁让孩子的心如此脆弱?是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增添了如此多的烦恼?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成绩下滑被父母责骂、人际交往能力差感觉被孤立、长相不“帅”遭到嘲笑、早恋行为尝到苦果……这些看起来没啥大不了的事情往往会在青少年学生的心中种下创伤的根,孩子在得不到释放的情况下,这些小创伤积少成多容易形成难以根治的心理顽疾,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也许你自觉很轻的一顿责骂,就会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理创伤易引起孩子心理变化
如果杨先生知道他正在广州读初二的儿子小杨(化名)曾萌生自杀的念头,不知道会不会脊背一阵发凉。7个月前,身高一米七的小杨被学校老师送到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第一次见到心理健康咨询师时,小杨的警惕性和抗拒心理很强,一问三不知。多次心理辅导之后才慢慢变得愿意沟通,心理压力得以慢慢舒纾。
“初一时,小杨是在老家湖南读书,因为交了个小女友影响到学习成绩,被父母转到广州读书,住亲戚家。这种‘被失恋’的滋味让小杨心里有些不理解甚至怨恨父亲,也特别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把他送到这么远的地方上学,觉得父母不爱他。在各种心理压力的叠加下,小杨开始自残甚至萌生自杀的想法。”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李之宁回忆道。
正在上大二的小冯则因为很严重的强迫症而萌生轻生的念头。“他每天晚上都要等到宿舍的同学全部洗完澡之后才会去洗,洗之前必须花一两个小时把整个浴室冲洗一遍。他抗拒一切公共的东西,例如拧水龙头时手上必须包着纸巾。这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主任曾红教授指出,“追寻原因后发现,他的问题起源于初一时跟一个高大的男生吵架,那个高大的男生当众吐了他一口唾沫,这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他隐忍了下来,但这种未得到释放的负面心理情绪最终还是爆发了,到后来便发展成他对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都十分排斥。”(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